第40章 漢朝宦官的復仇(第2/4 頁)
遣使者去召見賈誼。賈誼應召來到朝廷,正巧趕上文帝剛剛祭祀完神靈,正靜靜地坐在未央宮的前室——宣室裡。等賈誼行完禮後,文帝便開始向他詢問關於鬼神的重要問題。賈誼詳盡無遺地描述了鬼神的形態與功能,許多內容都是文帝前所未聞的。文帝聽得全神貫注,竟然忘記了疲倦。而賈誼也是越說越有興致,滔滔不絕,一直講到夜幕降臨,天色已晚,還未盡興。文帝身體前傾,靠近座位,側耳傾聽,直到賈誼講完離開皇宮,已經是深夜三更時分了。文帝回到寢宮後,自言自語地感嘆道:
“我許久未見賈誼,還以為他在學識上已不如我,今天才知道,其實是我比不上他啊。”
第二天,文帝就釋出了詔令,任命賈誼為梁王的太傅。
梁王劉揖是文帝最小的一個兒子,他特別喜歡讀書,因此深受文帝的喜愛。所以文帝特別安排賈誼去擔任梁王的太傅。賈誼原本以為這次被文帝召見,會得到朝廷的重要任用,誰知道又被調派到外地去輔佐梁王。他心中充滿了抑鬱,卻無處發洩,於是開始深入研究時政的得失,並撰寫了一篇名為《治安策》的文章,大約有萬餘字,文章分為幾個主要部分進行闡述。賈誼在《治安策》中提到了幾個令人深感憂慮的問題。其中,他認為最值得痛哭的是諸侯王分封導致的勢力強大且難以控制的情況;應該流淚的是兩件事,一是匈奴的侵擾和掠奪,二是朝廷缺乏能夠抵禦外侮的人才;而需要長嘆的則有六件事,包括奢侈無度、尊卑關係混亂、禮義得不到弘揚、廉恥之心缺失、太子缺乏良好的教育以及臣下沒有得到妥善的管束等。文帝反覆閱讀這篇奏章,看到賈誼滿篇的抱怨和憂慮,似乎覺得國家即將陷入混亂之中。然而,文帝自己觀察天下的形勢,認為目前局勢還不至於突然發生劇變,沒有必要急於做出太多的改變和調整。因此,他把賈誼所陳述的問題暫時放在一邊,沒有立即採取行動。
匈奴派人來報喪,說他們的冒頓單于已經去世,他的兒子稽粥繼承了單于的位置,被尊稱為老上單于。文帝為了安撫和牽制匈奴,打算再次與匈奴和親,於是決定派遣一位宗室的女兒(在漢朝,皇帝的女兒被稱為公主,而諸王的女兒則被稱為翁主)去嫁給這位老上單于稽粥,作為他的妻子(在匈奴語中叫閼氏)。為此,文帝特別指派了宦官中行說,負責護送這位翁主前往匈奴。但中行說並不願意遠行,就找各種理由推辭。然而,文帝認為中行說是燕地人,在北方長大,肯定了解匈奴的風俗習慣,所以堅持要他去,不肯另派他人。中行說無法推脫這個任務,只能心懷不滿地啟程。在即將出發的時候,他對身邊的人說:
“朝廷裡難道就沒有其他人可以去匈奴嗎?偏偏要派我去,那我也顧不得什麼朝廷了。將來我要是幫著匈奴來對付漢朝,你們可別怪我!”
其實,像中行說這樣的人怎麼值得被派去這麼重要的任務呢,文帝這次真的是做錯了決定。旁邊的人聽到他的話,只當他是一時氣憤說的氣話,況且一個宦官,能有多大的本事,敢給漢朝帶來災禍?因此,大家只是一笑而過,任由他前往北方匈奴。
中行說和翁主一起到達匈奴後,稽粥單于看到有中原美人(即翁主)到來,心中非常高興。他安排中行說住在客帳中,而自己則親自帶著翁主去了後帳,開始享受歡愉時光。翁主在那種情勢下,別無選擇,只能硬著頭皮,任由稽粥單于擺佈。這一切的源頭,可以說都是婁敬(當初提議與匈奴和親的人)給她帶來的。稽粥單于與翁主共度良宵後,感到非常滿意,於是將翁主立為自己的妻子(就是閼氏)。同時,他也非常優待中行說,時常與他一起宴飲。中行說索性就投降了匈奴,不願意再回到漢朝,並且為匈奴想出了許多增強實力的計策。以前,匈奴和漢朝和親的時候,匈奴人會把漢朝贈送的絲織品、棉衣和食物等看作是非常珍貴的東西。從單于到貴族,大家都穿著絲織品,吃著米飯,感到非常滿意和自豪。但是,中行說卻向稽粥單于提出了一個不同的觀點:
“匈奴的人口雖然眾多,但實際上還比不上漢朝的一個郡。我們現在之所以能夠獨自稱霸一方,主要是因為我們平時的衣食都能自給自足,不依賴漢朝的供給。然而,我聽說單于您很喜歡漢朝的物品,想要改變原有的習俗。我擔心的是,如果漢朝的物品大量流入匈奴,哪怕只是一小部分,就足以讓匈奴人心生嚮往,紛紛歸降漢朝了。”
稽粥單于聽了中行說的話後,確實感到驚訝,但他心裡還是割捨不下對漢朝物品的喜愛,不願意立刻就放棄使用它們。匈奴的各級官員也對中行說的話半信半疑,各有各的看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