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第1/2 頁)
</dt>
&esp;&esp;從那日起,他們幾乎就沒怎麼離開過工地,一邊教災民們動手建造,一邊仔細的檢查構造,但凡有一點不妥都不能上頂。
&esp;&esp;這是胤礽三令五申對他們的要求,絕對要保證質量,不能又一絲糊弄和僥倖的心理。
&esp;&esp;學生們人手有限,而災民們又有些急於求成,在被逼著返工了幾次仍舊不能上頂後,終於有災民忍受不了,不肯幹了。
&esp;&esp;這時候八旗子弟們的威風就有了作用,他們馬鞭一甩刀一橫,就一句話——
&esp;&esp;愛幹不幹,但檢查不合格的,絕對不給發木頭。
&esp;&esp;明事理的老人們紛紛出來幫著維護秩序,趕走了那些不滿學生們的災民,因為他們知道,這些年輕人是無私無償的來幫助他們的,做人,要懂得感恩,更要學會知足。
&esp;&esp;各個工地一開始進度都比較慢,幾日後也沒有搭好多少地窨子。
&esp;&esp;好在這幾天沒有下雨,夜裡災民們將老幼送進為數不多的幾個地窨子裡避寒,年輕體壯的還是在棚子裡住,雖然辛苦,但也還能熬得住。
&esp;&esp;而那些被趕走的人卻是一邊嘲笑他們懦弱,一邊自己在山坡的另一邊也挖起了坑。
&esp;&esp;在他們看來,不就是挖個坑搭個棚子麼,又有什麼難的,分明就是那些公子哥兒們故意欺負人,才會叫他們一遍一遍修整的。
&esp;&esp;沒有學生們的把關,那些災民的很快就搭好了一個個地洞,搬進去之後覺得除了醜了點,其他的都很不錯,便笑話還在辛苦聽話的災民們是傻子。
&esp;&esp;有人聽了他們的話也跟了過去,但大多數災民還是留下來,默默的聽指揮,一點點將完整的地窨子搭建好。
&esp;&esp;在另外那邊的災民們住進地洞之後將近半個月後,這邊的地窨子才算是全部完工。
&esp;&esp;完工這一日,在那些“聰明人”的鬨笑圍觀中,老實的災民們給學生們磕了一個頭,感謝他們無私的幫助。
&esp;&esp;從開工到現在將近一個月的時間,這些年輕人都累瘦了,也曬黑了。
&esp;&esp;他們早出晚歸,有些人甚至就跟災民們一起睡在工地上,當真是拼盡了全力,才修建好了這整齊劃一的地窨子們。
&esp;&esp;不管那些“聰明人”如何嘲諷,樸實的災民們就是對這些善心的孩子們充滿感激,他們或許沒讀過書也不識字,但他們懂道理,他們相信這些年輕人這麼辛苦也要精益求精,必然有他們的道理。
&esp;&esp;地窨子教學班第一期也可能是唯一一期學員圓滿的教出了畢業答卷,但他們也沒有就此撒手不管,約好了每日輪流過來巡視,要確保他們辛苦幫著搭建好的地窨子能保護災民們安然過冬。
&esp;&esp;今年的天冷的比往年更早一些。
&esp;&esp;十一月初,大雪驟降。
&esp;&esp;地窨子裡早就有朝廷發下來賑災的木炭,在火柱中點起後,白煙透過煙囪嫋嫋升起,很快整個地窨子就暖和了起來。
&esp;&esp;“這可比咱們之前家裡還暖和啊,”
&esp;&esp;一個古稀之年的老人坐在炕上感慨道,“三娃子,你可學會了搭建方法?等以後咱們家裡也搭一個,冬天就舒服嘍。”
&esp;&esp;憨厚的漢子撓了撓頭:“八旗的小爺給了圖紙,但我看不懂,不過小爺說了,以後我們家裡要是想搭的話,在上頂之前可以去請他來幫忙瞧瞧。”
&esp;&esp;老人笑著拍掌:“那可太好了,我看這地窨子大有學問,就說這火柱子,若不仔細檢查好了,叫煙進來,那可以要人命的。”
&esp;&esp;“小爺說了,咱們以後再搭,火柱子裡面可以用磚,比全用泥巴結實,”
&esp;&esp;憨厚漢子也笑了,“爹,您就放心吧,小爺仗義著呢,到時候肯定會幫咱們蓋更好的。”
&esp;&esp;老人點頭,又叮囑道:“不能仗著人家心善就心安理得,等以後,一定記得要報答。”
&esp;&esp;憨厚漢子立刻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