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第1/2 頁)
</dt>
&esp;&esp;好在朝廷早就命人在營地附近開了水井,而之前又下了雪,房頂的木頭潮溼,雖然煙大,但實際上火勢並不猛,不多時便滅了火,將被埋在裡面的人救了出來。
&esp;&esp;這個地洞裡住了一家四口,火柱子爆炸之時正在添炭火的漢子被碎裂的泥塊炸穿了胸膛,早就沒氣了;躺在炕上的老婆婆被倒塌的房頂砸到了頭,也已經撒手人寰。
&esp;&esp;妻子為了護著孩子被火燒了一身傷,雖然阿日倫立刻叫人給送到城裡的醫館去,卻也不知能不能救回來。
&esp;&esp;唯有一個小男孩沒受什麼傷,傻愣愣的坐在地上,看著也就三四歲的年紀。
&esp;&esp;阿日倫正發愁這小男孩該如何處置,那憨厚漢子主動上前道:“小爺,這娃娃我先照看著吧,等他娘好了,再送回去。”
&esp;&esp;阿日倫拍了拍憨厚漢子的肩膀,表示感謝,然後再轉向這片營地裡的其他人時,卻是橫眉怒目:“事到如今,你們還要住你們建的那不著調的破地洞嗎?”
&esp;&esp;那些災民都低下了頭。
&esp;&esp;他們如今才明白,原來那些教他們建地窨子的學生們不是故意苛刻,而是建不好真的會死人的。
&esp;&esp;兩條人命和一個支離破碎的家終於叫他們醒悟,可這代價卻是過於慘烈。
&esp;&esp;這些“聰明人”灰溜溜的重回營地,乖乖的重新挖坑,再次建起地窨子。
&esp;&esp;此時天氣已然很冷,幹起活來要艱難許多,他們請求營地裡的其他人幫忙,卻被拒絕了。
&esp;&esp;以前勸過他們那麼多次他們都不聽,現在出事了才知道低頭,可這大冷天的,憑什麼叫人去幫他們?
&esp;&esp;呸,活該,就該叫他們好好受受凍,才能長記性!
&esp;&esp;
&esp;&esp;這樣的慘劇不止這一家,幾乎每一處營地裡都有這種自作聰明不肯聽話的災民,也都有坍塌了的地洞。
&esp;&esp;只有慘劇在眼前上演,那些人才能意識到自己是在拿自己和全家人的命開玩笑,然而讓他們醒悟的代價卻是過於慘烈。
&esp;&esp;胤礽聽著鄂倫岱彙報各處或爆炸或坍塌的情況後,閉上了眼睛。
&esp;&esp;之前鄂倫岱曾經問過他要不要用武力強行逼著那些人聽話,他拒絕了。
&esp;&esp;因為康熙跟他談及民怨之時,曾經教過他,堵不如疏。
&esp;&esp;大清入關之初曾經用過太多強制的手段,雖然那時亦是情勢使然,但康熙依舊覺得過於粗暴,反而不利於萬民歸心。
&esp;&esp;被康熙碎碎念久了,胤礽的想法也開始趨同,故而他覺得與其強行壓制導致這些人,倒不如一開始就先順著他們,讓他們自己受了苦,就知道聽話了。
&esp;&esp;但誰也沒想到初雪來得這麼早。
&esp;&esp;胤礽已經在安排人去那些營地裡巡邏,看著他們不要在地洞裡生火,本以為最多就是塌了頂,而他們用的木材都薄,便是塌了,也不至於會出什麼大事。
&esp;&esp;但就是這麼巧,在八旗子弟們組織的巡邏隊上崗的前一天,接連發生了幾起爆炸,埋葬了數條性命。
&esp;&esp;胤礽有些懊悔,若是他再早些安排,哪怕只早一天,可能就不會發生這些慘劇了。
&esp;&esp;“太子爺,您用不著心疼他們,”
&esp;&esp;鄂倫岱卻不這麼想,“就算是巡邏隊去了,也攔不住想死的人,咱們也不可能每家每戶的站門口看著,天一冷,他們一樣會偷偷生火,該炸的,遲早會炸。”
&esp;&esp;道理確實是這麼個道理,只是畢竟好幾條人命,胤礽心裡還是有些難受。
&esp;&esp;許是因為心情不好,之後的幾日,胤礽一直沒什麼胃口,整個人看起來懨懨的,沒什麼精神。
&esp;&esp;這段時日天氣驟冷,很多人都感染了風寒,上書房裡王掞第一個告了假,伴讀裡張廷玉和隆科多也病了,故而康熙乾脆叫先停了課,等都痊癒了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