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宋襄公假仁失眾(第2/4 頁)
後大驚。正是:“兔死狐悲,物傷其類。” 明知楚使獻捷,言辭誇張,是恐嚇的意思,但魯國弱小楚國強大,如果不去相會,恐怕楚國移師來伐,後悔就來不及了。於是厚待宜申,先寫回信,快馬報告楚王,說:“魯侯遵命,即日赴會。”
魯僖公隨後出發,大夫仲遂隨行,來到亳都,仲遂因為宜申事先疏通,用私禮先見了成得臣,囑咐他在楚王面前,凡事方便行事。得臣引魯僖公與楚成王相見,各自表達敬慕之意,這時,陳、蔡、鄭、許、曹五位諸侯,都從盂地來相會,和魯僖公一共是六位,聚在一起商議。
鄭文公開口,想尊楚王為盟主。諸侯們欲言又止,魯僖公憤然說:“盟主必須仁義聞名,人心悅服,現在楚王依仗兵車眾多,襲擊拘捕上公,有威無德,人心疑慮恐懼。我們和宋國都有同盟的情誼,如果坐視不管,只知道侍奉楚國,恐怕會被天下豪傑恥笑。楚國如果能釋放宋公的囚禁,結束這次盟好,我怎敢不聽從命令?”
眾諸侯都說:“魯侯的話很對。” 仲遂把這話私下告訴成得臣,得臣轉告楚王。楚王說:“諸侯用盟主的道義責備我,我怎能違背呢?” 於是在亳郊重新修築盟壇,約定在十二月癸丑日,歃血盟誓,共同赦免宋國的罪過。
約會已定,前一天將宋公釋放,與眾諸侯相見。宋襄公又羞又憤,滿心不快,卻又不得不向諸侯道謝。
到了那天,鄭文公拉著眾諸侯懇請楚成王登壇主盟。成王執牛耳,宋、魯以下依次歃血。襄公敢怒而不敢言。事情完畢,諸侯各自散去。
宋襄公誤聽說公子目夷已經即君位,準備逃到衛國躲避。公子目夷派的使者已經到了,致辭說:“我之所以代理君位,是為您守護國家。國家本來就是您的,為什麼不回來?” 不久,法駕齊備,迎接襄公回國。目夷退回到臣子的行列。
胡曾先生評論襄公的被釋放,全靠公子目夷的計策,神閒氣定,完全不把舊君當回事。如果手忙腳亂,請求放回襄公,楚國更會把他視為奇貨,怎會輕易釋放。有詩稱讚說:
金注何如瓦注奇?新君能解舊君圍。
為君守位仍推位,千古賢名誦目夷。
又有詩說六位諸侯公然媚楚求寬,明明是把中國的操縱權,交給了楚國,楚眼中還有中國嗎?詩說:
從來兔死自狐悲,被劫何人劫是誰?
用夏媚夷全不恥,還誇釋宋得便宜。
宋襄公一心想稱霸,被楚人捉弄一場,反受大辱,怨恨之情,痛入骨髓,但恨自己力量不能報仇。又怪鄭伯倡議,尊楚王為盟主,非常憤怒,正要與鄭國作對。當時是周襄王十四年春三月,鄭文公到楚國行朝禮,宋襄公聽說後大怒,於是發動全國的兵力,親自討伐鄭國的罪過。派上卿公子目夷輔佐世子王臣留守。目夷勸諫說:“楚國、鄭國正和睦,宋國如果討伐鄭國,楚國一定會救援,這次行動恐怕不能取勝。不如修養德行等待時機為好。”
大司馬公孫固也勸諫。
襄公發怒說:“司馬不願意去,我將獨自前往。” 公孫固不敢再說話。
於是出兵討伐鄭國。襄公親自率領中軍,公孫固為副將,大夫樂僕伊、華秀老、公子蕩、向訾守等人都隨行。
探子報告給鄭文公,文公大驚,急忙派人向楚國求救。楚成王說:“鄭國侍奉我像父親一樣,應該趕快救援。”
成得臣進言說:“救援鄭國不如討伐宋國。”
楚成王說:“為什麼?”
得臣回答:“宋公被抓,國人已經嚇破膽了。現在又不自量力,用大軍討伐鄭國,他們的國家一定空虛,乘虛而攻,他們的國家一定恐懼。這是不戰就知道勝負的。如果宋國回來自救,他們也疲勞了,以逸待勞,去哪裡會不能得志呢?”
楚王認為對。就任命得臣為大將,鬥勃為副將,興兵討伐宋國。
宋襄公正和鄭國相持,得到楚軍的訊息,兼程趕回,在泓水之南紮營抵禦楚軍。成得臣派人下戰書。公孫固對襄公說:“楚軍來,是為了救援鄭國。我們用釋放鄭國來向楚國道歉,楚國一定會回去。不能和他們交戰。”
襄公說:“從前齊桓公興兵討伐楚國,現在楚國來討伐而不交戰,怎麼繼承齊桓公的霸業呢?”
公孫固又說:“我聽說‘一姓不再興’,上天拋棄商朝很久了,您想復興它,能行嗎?而且我們的盔甲不如楚國堅固,兵器不如楚國鋒利,人力不如楚國強大,宋國人畏懼楚國就像畏懼蛇蠍,您憑什麼戰勝楚國?”
襄公說:“楚國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