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立隋(2)(第1/2 頁)
開國立隋(2)
新王朝建立了,總要做點什麼,一方面表示現在確實變天了,另一方面則表明現在的領導是很有能力的。
楊堅具體做了這樣幾件大事:
一、建立隋朝,改年號為“開皇”。不消說,這一年就是開皇元年。(皇曆肯定要改,要不怎麼說去年的老皇曆不能用了呢?)二、大赦天下。新皇帝登基,一般都要如此,主要是為了表現自己寬厚仁愛,目的就是為了獲取民眾更多的支援。所以過去坐牢的人,最大的願望就是改朝換代。如果改不了朝,換個新皇帝也是很好的。一般而言,無論新朝開張,還是新帝登基,一般都是要大赦天下的。
三、改革官制。這一點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因為北周是少數民族即鮮卑族建立的政權,他們的官吏制度具有鮮明的鮮卑民族的特點。而楊堅的改革,則是繼承了漢魏時期漢族政權的體制,並在此基礎之上做了一些他認為必要地變動。可以說,這是在政治體制上重又迴歸了漢文化的正統。
這裡有必要作一點說明:我們說的中國歷史,基本上是指以漢族政權的更迭為主線,以漢族文化的流傳為脈絡的發展史。其中元朝儘管是蒙人執政,但他們是認同中原文化的。所以元朝歷史主要還是漢文化的歷史。元朝的官僚制度、國家機構以及文學藝術等等,其主流都是漢民族的。後來的滿清政權也大抵如此,當然這是後來的事情了。大隋建立以前,往前推,大致應該可以推到西晉滅亡的時間,東晉其實是一個偏安政權,他控制的範圍實在小得可憐,算不上一個像樣的朝代。而廣大的北方自此陷入了異族的統治,在其先後建立的十六個政權中,只有在成都建立的成漢是漢人政權,其餘則分屬匈奴、鮮卑、羯、氐和羌族五個少數民族。這就是中國歷史上所說的“五胡亂中華”時期。這個,筆者在本書的開頭已經做了介紹,故而不再展開了。
到了南北朝時期,北方出現的五個王朝,仍舊是清一色的少數民族政權。所以說楊堅代周(這個周是北周,屬於鮮卑族政權)自立,可以說是中國歷史又重新迴歸到漢民族的跑道。
前面我們提到,楊堅的官制改革就是對漢族官制的繼承和發展。特別是在中央政府體制建設上,楊堅的改革步子是很大的。這些比較大的改革措施包括:增設三師(太師、太傅、太保)、三公(也叫三司,即司馬、司徒、司空)的職位,在中央的核心機構增設五省(尚書省、門下省、內史省、秘書省和內侍省)。這可以看作是後來的三省六部制的前身。
一千多年多來,這種官制一直影響著中國中央政府的機構建設。
四、處理前朝皇族,包括皇室宗族,皇親國戚,遺老遺少等等。一般而言,新皇即位之後,為鞏固自己的政權,防止復辟,對於前朝的皇室宗親,往往都是一律殺掉,斬草除根,以絕後患。但楊堅還是比較寬厚的,他封前北周靜帝為介國公,享受國家的特殊公民待遇,其他的北周親王們,也相應地降為公爵,當然各種福利待遇也要相應調低。
從常理上分析,這種處置方式顯然只是權宜之計,絕對不是最後的處理結果。
事實證明,常理往往就是真理。多年後,他們還是被強行送到了地府。這個我們在前面已經交待了,不再贅述。
五、封賞親族和心腹。這個也是必需的。他的夫人獨孤伽羅,作為自己事業的堅定支持者,也是功不可沒。丈夫篡權成功,夫貴妻榮,她便順理成章地晉身為皇后。王太子楊勇為皇太子,皇子雁門公楊廣為晉王,楊俊為秦王,楊秀為越王,楊諒為漢王。封高祖之弟邵國公楊惠為滕王,同安公楊爽為衛王。
至於心腹大臣的任用,我們不能一一列舉,但可以看一下主要的幾項任命:任命柱國、相國司馬、渤海郡公高熲為尚書左僕射兼納言,相國司錄、泌源縣公虞慶則為內史監兼吏部尚書,相國內郎、鹹安縣男李德林為內史令,上開府、漢安縣公韋世康為禮部尚書,上開府、義寧縣公元暉為都官尚書,開府、民部尚書、昌國縣公元巖為兵部尚書,上儀同、司宗長孫毗為工部尚書,上儀同、司會楊尚希為度支尚書,上柱國、雍州牧、邗國公楊惠為左衛大將軍。任命上柱國、幷州總管、申國公李穆為太師,上柱國、鄧國公竇熾為太傅,上柱國、幽州總管、任國公於翼為太尉,觀國公田仁恭為太子太師,武德郡公柳敏為太子太保,濟南郡公孫恕為太子少傅,開府蘇威為太子少保。
當然,受封的還有一大堆親信隨從。一朝天子一朝臣,新老闆上臺,總要給他的員工重新排排隊。這是慣例,無可厚非。為了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