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宇文廢魏(第2/2 頁)
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
寫到這裡,本書開頭的時代背景和歷史脈絡基本上就理清楚了。下面的敘述想來大家就不會再犯迷糊了。
話說公元五三二年,廣平武穆王元懷第三子元脩被高歡立為北魏皇帝,這就是後來的孝武帝。元脩雖然當了皇帝,但卻是有名無實,因為朝中還有一個政治強人高歡,一直把持朝政。對此,元脩很是不滿,二人於五三四年公開決裂。高歡帶兵從晉陽南下,孝武帝率眾出逃關中,投奔宇文泰。同年十月,高歡另立清河王世子元善見為帝,遷都鄴城。這就是東魏。而以宇文泰為權力中心的長安政權則被稱作西魏。
自此北魏一分為二:東魏和西魏。
兩國都想吃掉對方,於是長期對峙,互相攻伐。後來高氏廢魏自立,建立北齊。而宇文家族則取代了元氏,建立了北周。這是後話。
再說孝武帝的命運也夠背的,在北魏的時候要聽命於高歡,到了宇文泰這裡也當不了老大,所以總想發點牢騷。宇文泰也是一個超級猛人,在朝中可謂是說一不二,皇帝在他那裡只是一個擺設。如果看著不順眼,立馬廢了換人,反正皇上的人選多的是。孝武帝到達長安後不久,屁股下的寶座還沒焐熱,宇文泰就派人下毒,把他幹掉了。可憐這個孝武帝,死時僅僅二十五歲,正值金玉年華,福祿沒享幾天,卻早早見了閻王。後來,宇文泰立孝文帝孫子元寶炬為皇帝,是為西魏文帝。估計這小子比較聽話,不像孝武帝那樣老想表達個人意見,所以他在位子上待得時間長一些,算是壽終正寢了。
後來立的幾個皇帝就慘了,元欽(廢帝)當了三年被廢了;元廓(恭帝)當了三年,就被迫“禪讓”了:把大位傳給了周公宇文覺,時間是公元五五六年。這樣西魏的國號就變成了北周。
這看起來是一場不流血的革命,其實不然,因為退了位的恭帝很快就被幹掉了。
宇文覺是宇文泰的三兒子,當時只有十四歲,顯然還沒有這麼大的能量。其實,這一切都是當時的權臣宇文護(宇文泰的堂侄)操縱的結果。在西魏存續的三十多年中,皇帝雖姓元,但真正大當家的還是宇文泰,所以宇文覺另立門戶是順理成章的事情。這和三國時期的曹操沒什麼兩樣,漢獻帝只是個擺設,一切軍國大事皆有曹丞相處置。所以後來曹操死了,兒子曹丕廢漢自立可以說是水到渠成,基本上沒有什麼障礙。看起來是兒子當皇帝,其實江山還是老子給打下的。這也應了那句老話: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宇文覺稱帝后,天下從此姓“宇文“了。傳說宇文氏的祖先是炎帝神農氏,在鮮卑語裡,他們稱天為“宇”,稱君為“文”。於是把自己的國家稱作宇文國,並以“宇文”作為自己的姓。這就是“宇文”這一姓氏的由來。這一姓氏包含著這個部族的驕傲、自豪和勃勃的雄心。
————歷史原來可以這樣讀♂絲♂路♂文♂學♂網*♂.su♂ns♂il♂u.c♂om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