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燈下隋朝 > 六十一、一戰洛水

六十一、一戰洛水(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三國如煙穿成獵戶後我養了未來首輔戲說嬴政天子寧有種乎?我靠加特林打江山星穹鐵道:此生只為知更鳥楊建波唐朝風雲傳奇崩鐵:是藏劍不是魔陰身情牽盛世戀歌家父崇禎不聽勸,開局秒變太上皇祖龍修仙我監國?上朝簽到人物卡人在錦衣衛,開局領悟洗髓經三國:從佃農開始橫推天下!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穿越紅樓後我竟然六元及第皇帝年少,我從安南開始挽天傾趣翻三國之軍師有奇謀大秦:老六皇子真老六我拔刀造反,你說我是當朝太子?教教小兕子,大唐艦隊星際歸來我的艦隊,在墨西哥灣自由航行

六十一、一戰洛水

再說東都這邊。

為迅速平滅對東都威脅最大的李密勢力,穩定國家政局,楊廣準備集中兵力,和李密打一場大仗。為此詔令王世充、韋霽、王辯以及河內通守孟善誼、河陽都尉獨孤武都各自率領所部軍隊彙集東都。

六一七年春,越王楊侗派虎賁郎將劉長恭等將領統領留守的軍隊,龐玉等統領偃師的軍隊,與王世充等人合兵一處,共有十萬餘人,向李密發起攻擊。

隋軍與李密的軍隊隔著洛水對峙。

為統一行動,楊廣下詔命令各軍都受王世充的指揮。

二十五日,王世充率軍夜渡洛水,在黑石紮營。

第二天,他分兵守營,自己率領精兵在洛北列陣。李密聽到這個訊息,就率兵渡過洛水迎戰。這回李密失算了,被王世充打個大敗,柴孝和的水性不太好,結果落水淹死。李密率殘部南逃,其餘的部眾向東逃到月城,王世充緊追不捨包圍了月城。為解月城之圍,李密採用“圍魏救趙”之術,率軍從洛水南岸直奔黑石,襲擊王世充的大營。王世充軍營中的守軍驚恐,接連舉了六次烽火以報警,王世充得悉大營危急,就撤了月城之圍,回師救援,半道上遇到了早有準備的李密軍隊。雙方再次交戰,隋軍大敗,留下了三千多將士的腦袋。

勝敗的形勢變化如此之快,這對於雙方的軍隊、特別是雙方的將領都是一個考驗。

洛水之敗,讓王世充心裡蒙上了一層陰影,於是就堅守營壘不再出戰。越王楊侗著急了:讓你帶兵出戰,你總當縮頭烏龜,什麼時候才能削平亂民啊?於是就派遣使者去看望王世充,名為慰問,實為督促。面對使者,王世充既慚愧又恐懼,就向李密下了戰書。

初九,王世充與李密在石子河兩岸列陣,李密擺出綿延十餘里的一字長蛇陣。翟讓先和王世充交戰,不勝而退。這其實是詐敗之計。王世充不知底細,率部追擊,追至半道,但見王伯當、裴仁基從旁殺來,阻住隋軍的後路,李密則統率中軍發起猛攻。王世充大敗,向西逃走。

急於交戰,急於立功,往往是作戰的大忌。王世充的這次失敗是輸在心態上。

六一七年八月。

話說隋政權的武陽郡丞元寶藏舉郡投降李密,初六,李密封元寶藏為上柱國、武陽公。元寶藏派他的門客魏徵寫信向李密緻謝,並且請求將武陽郡改為魏州,又請求率領所部向西攻取魏郡,向南與諸將會合攻取黎陽倉。李密看信後很高興,就任命元寶藏為魏州總管,召魏徵為元帥府文學參軍,掌管記室。

魏徵早年孤苦貧窮,但少有大志。平時喜好讀書,為人性情放浪,不善仕途經濟。為避亂世,曾出家當過道士。後來元寶藏喜歡他的文采,就召他掌管圖書。魏徵後來也歸順大唐,先投到建成門下,“玄武門之變”後,又加入到李世民的團隊,成為貞觀之治的元勳。此係後話。

當時趕上天災,河南、山東發大水,餓殍遍野。楊廣下詔開黎陽倉賑濟饑民,但官吏們不按時賑濟,每天都有幾萬人死去。

饑荒對於百姓來說是災難,但對於造反家來說則是難得的機遇。

徐世勣就勸李密要抓住時機,他說:“天下大亂,本來就是因為饑饉的緣故,現在若是再得黎陽倉,大事定能成功。”

李密當即拍板,讓徐世勣率部下五千人從原武渡過黃河,會同元寶藏、郝孝德、李文相及洹水的張升、清河的趙君德等人,共同襲取黎陽倉。他們開啟倉庫,賑濟災民。遠近百姓,紛紛來投,十天之內就召集了二十餘萬人。武安、永安、義陽、弋陽、齊群相繼投降李密。竇建德、朱粲之類的人也派遣使者依附李密。李密封朱粲為揚州總管、鄧公。

泰山道士徐洪客向李密獻書,他認為:“大批的人馬長久地聚在一起,恐怕糧盡人散,出師時間長了,就會厭戰,那樣就難以取勝獲得成功。”

他勸李密“乘著有進取的時機,憑藉著軍隊的銳氣,沿遠河向東,直取江都擒拿獨夫民賊,號令天下。”

李密認為他的建議很有遠見,就寫信召他前來,但卻沒有得到迴音,誰也不知道他到什麼去了。這也成了一個不解之謎。

那時候兵荒馬亂的,也許徐洪客根本就沒有收到李密的邀請信,也許他死在了亂兵的刀下,也許他看出李密不是曠世明君而選擇了躲避。總之,他從此銷聲匿跡了。如果這個泰山道士真的是命世之才,如果他真的能像諸葛輔佐劉備那樣來輔佐李密,興許李密還真的能夠在在逐鹿中原的競爭中取勝,而歷史也許會呈現另

目錄
超警美利堅蠱穹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