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九、降將和死士(第2/2 頁)
君素想方設法與外界聯絡。他造了一隻木鵝,把寫好的奏章裝到木鵝脖子裡,然後放到進黃河,讓它順水漂流而下。河陽的隋軍發現了木鵝,就撈起來,呈報東都。楊侗看到奏章後,知道堯君素身處危境,急需援兵。但他也是鞭長莫及,只有搖頭嘆息。無奈之下,楊侗就擢升堯君素當金紫光祿大夫,算是給他一個精神安慰。
此時,又有龐玉、皇甫無逸二人脫離東都,投奔唐王朝。李淵就派他們到河東(山西省永濟市)城下,來個現身說法,向堯君素陳述利害,但堯君素不為說動,斷然拒絕。
李淵又答應賞賜金券,承諾永遠赦免他的死罪,不僅如此,李淵還把他老婆接來做他的思想工作。他老婆也許不懂得什麼軍國大事,但她不願意看到自己的丈夫就這樣橫屍疆場了。她苦勸到:“隋王朝已經滅亡,你何必自找苦吃呢?”
堯君素說:“天下名分和大義,不是你們女流之輩所能懂得的。”
言畢,堯君素拉弓射箭,絃聲響處,妻子倒地而死。
堯君素知道自己沒有希望了,他早就抱定了必死的信念。每談到國家大事,沒有一次不悲痛哭泣。他對將士說:“煬帝當親王的時候,我就事奉他,在大義上不得不死。如果隋王朝壽數已盡,天意另選君王,我自當把頭砍掉,交給各位,任憑各位拿它去換榮華富貴。現在城池堅固,糧食及軍用物資都十分豐富,前途仍不能肯定,不可以橫生二心!”
堯君素剛猛嚴厲,有很強的控制的能力,所以有的部屬雖有二心,但不敢輕舉妄動。然而,時間一長,糧食耗盡,居民飢餓不堪,甚至於互相格殺吞食,情狀慘不忍睹。
在飢餓和死亡的威脅下,城中的軍民開始動搖了。
十二月六日,堯君素左右侍從官員薛宗、李楚客刺死堯君素,投降唐軍,把堯君素的人頭送到長安。
也許堯君素早就料到會有這麼一天了。自從選擇了堅守、選擇了抗爭的那一天,其實也就是選擇了死亡。
有人說,為一箇舊政權獻身,為一個無道的君主送命,是迂腐,是愚忠,是頑固不化。
我想說,這只是你的認識。
在堯君素的眼裡,他不僅是盡臣子的職責,也是堅守一個人的的信念和節操。而這個比榮華富貴更重要,比高官顯位更重要,比性命更重要。
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
在孟子看來,這個世界上,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就是“義”;也有比死亡更可惡更可怕的,那就是“不義”。
如果我們拋開堯君素的價值取向,姑且不論為一個腐朽的政權殉葬的做法是否值得,單就他願意為捍衛的自己的信念而殞身不恤這一點來說,他的精神還是令人人欽佩的。
他是一個失敗的英雄,當他的部屬、戰友和親人都投降的時候,他選擇了堅持。儘管他的堅持對挽救一個行將就木的王朝沒有任何實際的意義,但他用自己的行為向人們再一次證明了:孟子說得沒錯,這個世界上確實有比生命更珍貴的東西。
這樣的人,應該被歷史銘記。
劉文靜率軍東下,佔領弘農郡(現河南靈寶市),自此,長安以西,全部平定。十二月二十八日,李淵又派詹俊李仲袞南下,奪取巴蜀。至此,李淵的勢力大增,成為隋末歷史舞臺上最重要的軍事力量,並且從此擁有了問鼎中原的雄厚資本。
——————歷史原來可以這樣讀♂絲♂路♂文♂學♂網*♂.su♂ns♂il♂u.c♂om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