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燈下隋朝 > 七十二、劉文靜兔死狗烹

七十二、劉文靜兔死狗烹(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三國如煙穿成獵戶後我養了未來首輔戲說嬴政天子寧有種乎?我靠加特林打江山星穹鐵道:此生只為知更鳥楊建波唐朝風雲傳奇崩鐵:是藏劍不是魔陰身情牽盛世戀歌家父崇禎不聽勸,開局秒變太上皇祖龍修仙我監國?上朝簽到人物卡人在錦衣衛,開局領悟洗髓經三國:從佃農開始橫推天下!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穿越紅樓後我竟然六元及第皇帝年少,我從安南開始挽天傾趣翻三國之軍師有奇謀大秦:老六皇子真老六我拔刀造反,你說我是當朝太子?教教小兕子,大唐艦隊星際歸來我的艦隊,在墨西哥灣自由航行

七十二、劉文靜兔死狗烹

我們再把時間撥回到公元六一九年。√

這一年,唐政權內部發生了一次重大變故。其主角是唐朝的兩個開國元勳:一個是劉文靜,一個是裴寂。

劉文靜當時擔任民部尚書,而裴寂擔任右僕射兼知政事。我們在《李淵稱帝》一章裡寫到,李淵把裴寂列於百官之首,把他樹成了一個百官的典型,不僅賞賜他許多的金銀財寶,還在生活上給予最高規格的待遇。這讓同為開國元老的劉文靜十分不爽。他認為無論才智謀略,還是建立的功勳,自己都比裴寂要高。但現在李淵一味厚此薄彼,讓自己屈居裴寂之下,實在接受不了。他不敢跟李淵叫板,就在朝堂上跟裴寂對著幹。每當議政之時,凡是裴寂贊同的,他就反對;凡是裴寂反對的,他就贊同。不僅如此,他還經常依仗著自己“老革命”資格羞辱裴寂,二人因此不和,並終於鬧到水火不容的地步。一次,劉文靜跟弟弟劉文起一起喝酒,酒桌上大發牢騷,還拔刀砍柱,說道:“應當砍了裴寂的腦袋!”

劉文靜沒有砍掉裴寂的腦袋,自己的腦袋卻被砍了。這還得怪他家裡有個惹禍的小老婆。有段時間,劉文靜家裡鬧點小動靜,過去人迷信,他就召來巫師驅邪。這巫師還很賣力,在星光下披散著頭髮、口中銜著刀來回走動。劉文靜也在這個時候說了些不找邊際的話,被他的一個小老婆聽到了。這個小老婆平時不受寵,對老劉是一肚子怨氣,就讓她的哥哥上告劉文靜要謀反。李淵因為劉文靜是草創元勳,沒有輕信,就派裴寂等人審查此事。

面對上級的調查,劉文靜依然沒有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辯解說:“當初太原起兵時,我愧居司馬,與裴長史的職位聲望大致相當。如今裴寂官居僕射,府第豪華,百官莫及。我到現在依然位卑職微,賞賜了了。老母留在京師,無所庇護。想到這些,確實有些不滿的情緒,加上又喝醉了酒,所以口無遮攔,自己都不知說了些什麼。”

劉文靜的辯解帶著怨氣,也帶著對上司的不滿。

李淵對群臣說:“聽劉文靜這番話,顯然是要謀反。”

李綱等人都認為劉文靜只是發發牢騷,並沒有謀反之意。秦王李世民也一再替他求情說:“過去在晉陽,文靜先定起兵大策,才告訴裴寂;而攻克京城後,任用待遇相差懸殊,文靜有不滿情緒也是可以理解的,並非蓄意謀反。”

李淵知道查無實據,也打算放了劉文靜一馬,但裴寂的一番攛掇又讓他改了主意。

裴寂對李淵說:“文靜的才智謀略在眾人之上,加上性情粗疏險惡,如今天下未定,留著他日後必生禍患。”

李淵一向與裴寂親近,猶豫了很長時間之後,最終採納了裴寂的意見。

初六,劉文靜與劉文起因罪被捕,旋即被殺,家產全部充公。

想想當初劉文靜極力攛掇李淵起事,到頭來弄個身首異處,也有點讓人心寒。但伴君正如伴虎,狡兔死走狗烹。他也是應該能預計到的,只是他忍不住。他的氣量太小,性格太倔,壞在他的那張臭嘴上。

當然,從歷史上來看,像范蠡那樣拼命幫著君主打天下,等到成功之後就激流勇退的能有幾人呢?想想也是,當初提著腦袋幹革命,不就圖個高官厚祿、榮華富貴嘛?現在革命成功了,自然要論功行賞、加官進爵了。這個時候,比比資歷、擺擺功勞,也是人之常情。但是,許多人忘記了,現在的執政團隊跟過去不一樣了,過去與你同甘共苦、風雨同舟的老大現在成了皇帝,成了天下至尊。如果你還想著像過去幹革命的時候那樣對待和處理彼此之間的關係,你就大錯特錯了。

你要重新調整自己的心態,擺正自己的位置。否則,你就會很失意,很失望,很焦躁,很鬱悶。

否則,你就會由昔日領導的同志和兄弟,變成他的陌路和敵人。然後,你離滅亡就不遠了。

比如文種、韓信、周亞夫、岳飛、藍玉、年羹堯……

這些人一生東征西討,戎馬倥傯,建立了顯赫的功勳,他們沒有倒在兩軍廝殺的戰場上,而是死在了自己人的屠刀之下。

這就是歷史,血淋淋的歷史。

他死於公元六一九年十一月十四日。臨刑之前,劉文靜拍著胸口長嘆道:“高鳥盡,良弓藏。果非虛言!”時年五十二歲。按照孔子的看法,五十歲應是人生的“知天命”的年齡,但劉文靜死到臨頭了才有了當初韓信的感悟,似乎為時太晚了。

史書上記載,說劉文靜為納言時,高祖李淵曾有詔書說,秦王及裴寂、劉文靜三人

目錄
超警美利堅蠱穹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