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三、兵臨城下(1)(第1/2 頁)
七十三、兵臨城下(1)
唐高祖李淵決定攻打東都洛陽,給以王世充為代表的鄭政權最後一擊。√
王世充聞訊,不敢怠慢,急忙從各州鎮選拔驍勇之士,集中到洛陽。又設定四鎮將軍,分守洛陽四城。
初一,高祖下詔任命秦王李世民為前敵總指揮,負責統率諸軍;讓屈突通負責打前鋒。
此時,屈突通擔任唐陝東道行臺的左僕射,他的兩個兒子都在洛陽任職。皇上對屈突通說:“現在想讓你東征洛陽,你的兩個兒子怎麼辦?”
皇上這樣問,等於是逼著屈突通表決心。
屈突通回答道:“臣下我過去是階下之囚,罪在不赦,陛下不但釋放了我,還施予很多恩惠。那時我就在內心發誓,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為陛下盡節,只是一直沒有機會。如今有幸得以充任前鋒,兩個兒子又有什麼值得顧惜的呢?”
李淵讚歎道:“好樣的,真是一位捨身取義之士!”
二十一日,秦王李世民到達新安。
此時,王世充的部署大致是這樣的:魏王王弘烈鎮守襄陽,荊王王行本鎮守虎牢,宋王王泰鎮守懷州,齊王王世惲負責洛陽南城,楚王王世偉守洛陽寶城,太子王玄應守洛陽東城,漢王王玄恕守含嘉城,魯王王道徇守曜儀城。王世充親自統帥作戰軍隊,左輔大將軍楊公卿統帥左龍驤二十八府騎兵,右遊擊大將軍郭善才統帥內軍二十八府步兵,左遊擊大將軍跋野綱統帥外軍二十八府步兵。
王世充知道李世民來者不善,不敢絲毫大意。他對部屬下達命令:嚴陣以待,萬勿懈怠。
二十八日,李世民親自帶領輕騎前去偵察敵情,想不到任務還未完成,就突然遭遇了王世充的部隊。
李世民只是帶了幾個偵察兵,人家可是大部隊,雙方人數相差懸殊,李世民很快被對方包圍。
這一回李世民沒有退路了,他只有死戰。
李世民一下子表現出了壓倒一切敵人的英雄氣概。但見他策馬飛奔,左右開弓。隨著弓弦聲聲,前來追擊的敵人一個個仆地而倒。
王世充手下的左建威將軍燕琪有點嚇呆了,他沒見過這樣的陣勢,他甚至與懷疑眼前這個唐軍將領是不是什麼世外高人。高手對決,來不得半點猶豫,就在燕琪走神的當口,李世民已經電閃而至。一個仙人摘桃,就把燕琪走馬活捉了。
王世充一看,這仗沒法打了,於是退軍。
李世民縱馬返回營地。此時的他,滿面汗汙灰塵,部下都認不出來了,於是將他拒之門外。
李世民惱了,忽地一下摘下頭盔,然後大聲高喊:“看清了,我是李世民!”
守營官兵一看,可嚇壞了,趕忙招呼李世民進了軍門。
次日,李世民率領五萬步兵騎兵長驅直入,直撲慈澗;嚇破了膽的王世充連忙撤除在慈澗的防守,返回洛陽。
李世民派遣行軍總管史萬寶自宜陽向南佔據伊闕龍門,派將軍劉德威自太行向東包圍鄭河內郡,派上谷公王君廓從洛口切斷鄭軍的糧草運輸線,派遣懷州總管黃君漢從河陰進攻回洛城;唐大軍駐紮在洛陽北面的北邙,連營進逼洛陽。
威壓之下,王世充的洧州長史張公謹與洧州刺史崔樞開城投降。
李世民的仗越來越好打了。
十四日,王世充在青城宮列陣,秦王李世民也列陣相應。王世充隔河喊話:“隋朝滅亡,唐在關中稱帝,鄭在河南稱雄。我王世充未曾向西侵唐,而秦王您卻忽然率軍東來犯鄭,這是為什麼啊?”
其實王世充的這個問題有點弱智,或者說有點腦殘。為什麼?因為人家有實力啊!。
這是一個用實力說話的時代,其他的都是廢話。
李世民的嗓子不太好,就讓宇文士及答覆道:“普天之下均仰慕高祖之德,唯獨閣下阻止我大唐的聲威教化,我們就為此事而來!”
王世充說:“我們互相息兵講和,不是很好嗎?”
宇文士及回道:“皇上命令我們進攻,沒有讓我們講和。”
雙方唇槍舌劍,你來我往,一直說到傍晚,各自帶兵回營。
十七日,秦王李世民派遣右武衛將軍王君廓向魏隱所部發動攻擊。
這一次,李世民犯一個錯誤,他沒能弄清楚魏隱的人數。孫子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如果連對方的人數都沒搞清,那打起仗來是十分危險的。原以為魏隱率領的不過是一支小部隊,可等到戰事一開,才發現人家是萬人大軍。
來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