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頒復仇(2)(第1/2 頁)
王頒復仇(2)
說起掘墓復仇,在歷史上還有一個著名的例子。
春秋時期,楚平王誤聽饞言,誅殺大夫伍奢全家。伍奢次子伍子胥(伍員,又稱“申胥”)歷盡艱難,逃到吳國,成為吳國重臣。他念念不忘自己的深仇大恨,時刻想著報仇雪恨。公元前五〇六年,孫武、伍子胥率領吳軍攻破楚國都城郢。但此時,他的仇家楚平王已經死掉了。憤怒之餘,伍子胥挖開楚平王的墳墓,怒鞭平王屍體三百下,算是解了平生之恨。
當然,在中國人的傳統裡,這種極端的復仇行為一直飽受爭議,各個朝代的律法也都禁止這種做法,文帝不追究王頒已經屬於法外開恩了。
中國歷史上是一個農業大國,我們的祖先世世代代在這塊土地繁衍生息。讓逝者回歸大地,“入土為安”也成為我們民族的古老風俗。人來自塵土,最後都要歸於塵土。中國傳統文化裡也有“死者為大”的古訓。一個人無論生前做了什麼,即使罪惡滔天十惡不赦,而一旦生命終結了,他都應該擁有一個人最後的尊嚴。我們可以在精神層次上繼續對其審判和清算,但不應該再把矛頭指向其遺體與骸骨。有人把歷史書比作公墓,是生者與死者相遇的地方。人死了,對他的褒貶就只能放到書中。在書本之外,在死者的墓地或親友圈子裡,我們不應該再驚擾他們。這是一種人道情懷。
對待仇人,對待敵人,我們可以極盡咒罵,甚至不惜刀槍相見。而一當對手死亡,我們對其肉體上的鬥爭就應該隨之結束。須知“死無葬身之地“”“打入十八層地獄再踏上一隻腳,讓他永世不得翻身”等等只是表達我們激憤之情的一種說法,並不可真地付出實施。否則,人將會喪失最後的關於生命道德的底線。中國歷史上有像伍子胥那樣為報冤仇而掘墳鞭屍的案例,但數量極少。大規模地做這種荒謬事情則是在特殊時期時期。我們來看看發生在那個動亂年代的幾個駭人聽聞的例子:
——山西舜帝陵被毀,這個與“堯”齊名的古代賢君不知為何也成了“革命”的物件,而掛在陵墓上的一隻高音喇叭更讓其靈魂晝夜不寧。
——被尊為“大成至聖先師文宣王”的孔子的墳墓被剷平,其七十六代孫孔令貽的墳墓也一同被掘開,其墓碑連同孔廟中的廟碑及塑像都被搗毀。
——杭州“革命青年”砸了岳廟,把西湖岸邊岳飛的墳墓刨了個底朝天,然後被焚骨揚灰。可憐,千秋忠魂入土難安。
——在湖北江陵,一代名相張居正的墓被紅衛兵砸毀,遺骨被焚。
——明末棟樑之臣袁崇煥,被崇禎冤殺,後人築墓紀念,其墓也在特殊時期中被夷成為平地。
———在山東淄博,紅衛兵掘開文學家蒲松齡的墳墓,把裡面的旱菸管、書籍和四枚私章隨手扔掉,屍骨被搗毀後棄之於野。
——山東冠縣中學的紅衛兵在老師帶領下,將千古義丐武訓之墓砸開,掘出其遺骨,抬去遊街示眾,然後焚燒成灰。
——清代重臣、洋務運動的代表張之洞的墳被刨開,紅衛兵發現張氏夫婦屍體尚未腐爛,就將其吊在樹上,最後被狗吃掉。其狀之慘,令人扼腕。
——海南島的天涯海角,明代名臣海瑞的墳被砸掉,一代清官的遺骨被挖出遊街示眾。
——宋代詩人,“梅妻鶴子”的著名雅士林和靖的墓也被搗毀砸爛。林和靖一生與世無爭,但後來的世界還是沒放過他。
——清末革命志士、鑑湖女俠秋瑾的墓地,也在革命的風暴中譭棄,屍骨無存。
——一群“革命師生”刨開康有為的墳墓,將他的遺骨拴上繩子拖著遊街示眾。游完街後,其頭顱又被送進“青島市造反有理展覽會”展出,配發的說明文字是:“中國最大的保皇派康有為的狗頭”。
——浙江奉化縣溪口鎮蔣介石舊居,蔣氏生母的墓被上海的大學生領導的寧波中學生掘開,其遺骸和墓碑都被丟進了樹林。
——為紀念抗日名將張自忠而建造的張公祠、張氏衣冠冢和三個紀念亭均被破壞。張自忠是抗戰期間為國捐軀的級別最高的將領,國人引為驕傲的民族英雄。日本人曾為其致敬,但想不到最後竟為自己的同胞所不容。
——著名愛國將領楊虎城,曾和張學良將軍一起發動“西安事變”,改變了中國歷史的走向。楊後來被國民黨處決,解放後被追認為“革命烈士”。但是紅衛兵仍然把他看作“國民黨反動派”,墓及墓碑均被砸毀。
——世代敬仰的宋代名臣包拯,人們心中的“青天”,因其屬於封建帝王將相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