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山水歸隱(第1/2 頁)
江南三月,細雨如絲。一座掩映在竹林間的醫館前,早已排起了長隊。醫館的匾額上寫著\"濟世堂\"三個大字,筆勢遒勁,卻透著幾分溫潤。這是葉知秋隱退後親筆所書。
\"老大夫,您看這藥方該加減些什麼?\"一位年輕醫者捧著醫案,恭敬地詢問正在藥園裡採藥的葉知秋。她穿著一身素淨的布衣,鬢角已見斑白,卻依然精神矍鑠。
葉知秋放下藥籃,仔細看過醫案:\"病人脈象沉細,應是久病傷陽,當加附子溫補。不過要注意火候,以免傷陰。\"
這時,蕭遠珩從後院走來,手裡捧著一盆剛開的茶花:\"今年的茶花開得真好,要不要歇息一會兒,喝盞茶?\"
葉知秋莞爾一笑:\"等我把這味藥配好。\"她的眼神掃過藥園,這裡種滿了各種珍貴藥材,都是這些年來精心培育的。每一株都承載著她的心血,也寄託著她濟世的心願。
正午時分,一輛華貴的馬車停在醫館門前。原來是新帝昭兒來訪。自從母親歸隱後,她每隔一段時間就會來此,既是請安,也是請教。
\"母后,朝中新設的醫政司已經開始運作了。\"昭兒一邊幫母親整理藥材,一邊彙報,\"各地都建起了平民醫館,就按您留下的章程來辦。\"
葉知秋欣慰地點頭:\"記住,醫者濟世,重在持續。不是一時的熱心,而是要代代相傳。\"
午後,幾位老農帶著自家種的蔬果來拜訪。自從濟世堂建立以來,她不僅為鄉民治病,還教他們種藥材,改良農技。如今這一帶的百姓,都親切地稱她為\"葉大夫\"。
\"葉大夫,我家的人參地長得可好了。\"一位老農興奮地說,\"多虧了您教的方子。\"
葉知秋細細詢問種植細節,還特意記錄下來。這些年,她一直在編撰一部《農醫全書》,要把醫術與農事結合起來,讓百姓既能自種藥材,又能保養身體。
傍晚,幾位來學醫的年輕人圍坐在堂前,聽她講授醫理。這些都是各地推薦來的有志之士,有的是寒門子弟,有的是異族青年,甚至還有從西域遠道而來的求學者。
\"醫道無界,\"她說道,\"不分貴賤,不論遠近。只要有濟世之心,就都是同道。\"
夜幕降臨,蕭遠珩在後院支起了一張簡易的棋盤。這是他們每日必做的功課——對弈談心。落子之間,不說朝政,只談醫道,倒是別有一番閒適。
\"記得當年在邊關相遇時,\"蕭遠珩落下一子,\"你也是這樣給我把脈診病。\"
葉知秋莞爾:\"那時是為了救你,現在是為了保養。你看這幾年,氣色是不是好多了?\"
深夜,一陣急促的敲門聲打破了寧靜。原來是鄰村一位孕婦難產,家人連夜來請醫。葉知秧二話不說,帶上醫具就動身前往。
\"我和你一起去。\"蕭遠珩已經收拾好了燈籠。這些年來,他不僅學會了基本的醫術,更成了她最得力的助手。
山路崎嶇,夫妻二人摸黑前行。葉知秋想起當年在宮中時,也是這樣經常深夜出診。只是那時是為了顯示仁政,而現在,純粹是出於醫者的本心。
次日清晨,他們才疲憊地返回。但看到那個平安出生的嬰兒,和母親感激的眼神,一切疲憊都煙消雲散。
\"這才是真正的快樂。\"葉知秋擦拭著醫具說,\"比坐在龍椅上舒服多了。\"
上午,一隊商旅路過醫館,聽說這裡有位神醫,特地停下來求醫。葉知秋一邊為他們診治,一邊詢問各地見聞。
\"江南的醫館越來越多了,\"一位商人說,\"都是按照太醫院的章程辦的。老百姓有病都不愁了。\"
這讓葉知秋想起了當年推行醫改時的情景。如今看來,那些努力並沒有白費,改革的成果正在慢慢顯現。
午後,她在書房整理醫案。這些年來,每一個病例她都詳細記錄,準備編成醫書,留給後人參考。蕭遠珩在一旁研墨,屋外蟬鳴陣陣,一派閒適祥和。
\"有時候我在想,\"她放下筆,望著窗外的竹林,\"這樣的生活,才是最適合我們的。\"
蕭遠珩微笑:\"是啊,行醫濟世,原本就是你的本心。現在不過是回到了最初的起點。\"
傍晚,幾個當地的孩童來討要藥丸。這是葉知秋特製的健康丸,專門給貧苦人家的孩子補養身體。見孩子們活潑可愛,她便順便教他們認識幾味常用藥材。
\"老師說您以前是皇帝,\"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