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萬世流芳(第1/2 頁)
深秋的晨光灑在紫禁城的琉璃瓦上,一片片金黃的銀杏葉隨風飄落。葉知秋站在太和殿前,看著這熟悉的景色,心中浮現出當年在葉府習醫時的點點滴滴。
\"陛下,儲君考核的最終結果出來了。\"蕭遠珩捧著一份密封的竹簡走來。這是他們精心設計的選賢制度的第一次實踐,關係到改革能否永續。
葉知秋沒有立即開啟竹簡,而是緩步走向旁邊的藥園。這些年來,御花園裡的藥草越種越多,從最初的幾株到現在的數百種,每一株都承載著她的心血和期望。
\"知道嗎?\"她輕撫一株當歸,\"這些藥草,就像我們的改革。需要日日照料,更要耐心等待。\"
正說著,大女兒昭兒和二兒子明兒聯袂而來。兩個孩子都已長大成人,在這幾年的歷練中展現出各自的才能。昭兒繼承了母親的醫者仁心,在民間行醫濟世;明兒則精通軍政,在邊疆安撫各族。
\"母后,\"昭兒開口道,\"無論考核結果如何,我們都尊重您的決定。\"
葉知秋欣慰地點頭,開啟了竹簡。仔細閱讀後,她露出了滿意的笑容:\"昭兒,朝廷考核組一致認為,你最適合繼承大統。\"
全場一片寂靜。良久,明兒第一個開口:\"姐姐確實最適合。這些年,她在民間行醫,最瞭解百姓疾苦。\"
昭兒卻顯得忐忑:\"母后,我配得上這份重任嗎?\"
葉知秋拉著女兒的手,來到太和殿前:\"當年我也有同樣的疑慮。但後來我明白,治國如醫病,最重要的是仁心。你有這份心,就一定能做好。\"
午後,她在文華館主持最後一次大朝會。文武百官濟濟一堂,不僅有朝廷重臣,還有各地推舉的賢能和域外使節。
\"今日召集諸位,\"葉知秋環視眾人,\"是要向天下宣佈一件事:朕決定在月圓之日禪位於長女昭兒,自己則與皇后歸隱山林,潛心醫道。\"
殿中一片譁然。有老臣立即跪地勸阻:\"陛下春秋正盛,何必急於歸隱?\"
葉知秋微笑道:\"正因為朕還清醒,才要趁此時完成交接。讓改革的成果能在新人手中繼續發展,這才是真正的遠見。\"
蕭遠珩走上前來:\"陛下說得對。這些年的變革,不就是為了建立一個能永續發展的制度嗎?現在是檢驗這個制度的時候了。\"
傍晚,葉知秋帶著昭兒巡視各個重要機構。在太醫院,葉知昭正在指導年輕醫者;在文華館,各國學者在切磋學問;在監察署,新任命的監察使們正在認真辦案。
\"看到了嗎?\"她對女兒說,\"這就是我們留給你的根基。這些制度和人才,都是你未來的助力。\"
夜幕降臨,葉知秋在御花園中召集家人密談。她詳細交代了自己的歸隱計劃:要在江南建一所醫館,專門收治貧苦百姓,同時培養醫者。
\"為什麼選擇江南?\"明兒好奇地問。
\"因為那裡是你外祖父的故鄉,\"蕭遠珩解釋道,\"也是我們最初相遇的地方。\"
葉知秋補充:\"更重要的是,那裡需要我們。邊遠地區的醫術還很落後,正好讓我們發揮餘熱。\"
第二天一早,她開始處理最後的政務。每一份文書都仔細批閱,每一個決定都深思熟慮。特別是關於制度延續的安排,更是一絲不苟。
\"這是朕最後的政令,\"她對文武百官說,\"設立'醫政司',專門負責醫術推廣和醫德培養。讓濟世之心,永遠流傳。\"
午時,她召見了各地的使節。這些年來,大唐的對外政策發生了根本轉變,從武力征服轉向文化交融。如今四方賓服,實現了真正的天下太平。
\"要記住,\"她對使節們說,\"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鑑而豐富。這份和諧,比任何武功都更加珍貴。\"
黃昏時分,她在太和殿舉行了最後一次家宴。葉家姐妹難得相聚,加上子女孫輩,滿堂歡笑。這一刻,她既是一國之君,也是一個普通的母親、姐妹。
\"其實我常想,\"她對眾人說,\"我們葉家最大的福分,不是權勢顯貴,而是這份醫者仁心的傳承。這才是真正的家業。\"
夜深了,葉知秋獨自在御書房寫下最後的家書。這不是給子女的,而是寫給天下萬民:
\"醫者,濟世為懷;君者,天下為念。朕以醫心治國,不過是盡一份子的責任。今將歸隱山林,繼續行醫濟世。望天下人都記住:權勢如浮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