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學統新立(第1/2 頁)
深秋的明德堂,桂花飄香。各地分堂的代表匯聚於此,為的是一件大事——確立新的教育體系。這是教育改革走向成熟的關鍵一步。
清晨,葉知秧在書房翻看各地送來的教學方案。這些年,不同地方的分堂都發展出了自己的特色,是時候將這些經驗系統化了。
\"先生,\"王子明捧著一摞竹簡走來,\"這是各地整理的課程綱要。\"
葉知秧仔細翻閱。讓她欣慰的是,這些方案不是簡單的模仿,而是根據當地實際做出了創新:
江南分堂特別重視水利農耕之學;
北疆重點發展牧業和邊貿知識;
西域側重商道和語言交流;
南洋著重航海和貿易技能。
\"好!\"她讚許道,\"這正是我們要的——既有共同的理念基礎,又能因地制宜。\"
大堂內,來自各地的教習已經開始熱烈討論。最受關注的是\"三統\"之說:即如何統一課程體系、教學方法和評價標準,又保持地方特色。
\"我認為,\"一位江南分堂的教習說,\"可以分為'共課'和'選修'兩類。共課傳授基本知識和品德修養,選修則根據地方需要設定。\"
\"有道理,\"西域分堂的代表補充,\"比如我們那裡,就特別需要多語言課程和商貿知識。\"
葉知秧點頭讚許:\"這個思路很好。教育要有統一性,但不是千篇一律。關鍵是要找到平衡點。\"
於是,一個創新的課程體系逐漸成型:
基礎課程:
- 經史典籍(重在理解應用)
- 品德修養(注重實踐體驗)
- 天文算學(強調實用價值)
- 醫術農藝(因地制宜)
專業課程:
- 因地設定,突出特色
- 理論實踐相結合
- 師生互動,開放創新
- 定期更新,與時俱進
教學方法的討論更是熱烈。各地都發展出了獨特的教學經驗:
有的善用故事啟發,有的重視實地考察,有的創新了互動方式。
\"這讓我想到一個主意,\"葉知秧說,\"何不建立'教法整合'?把各地好的教學方法整理記錄,供大家參考借鑑。\"
這個提議立即得到響應。很快,第一批\"教法整合\"開始編撰。其中既有傳統的教學智慧,也有創新的嘗試,更有各地的成功經驗。
但最具挑戰性的是評價體系的建立。如何評價教學效果?如何衡量學習成果?這些問題引發了熱烈討論。
\"不能只看考試分數,\"一位老教習說,\"更要看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對!\"南洋分堂的代表說,\"我們就設計了'實踐考核',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展示所學。\"
經過反覆研討,一個多元的評價體系形成了:
- 知識掌握:透過考試、討論等方式檢驗
- 實踐能力:透過專案、實習等途徑考察
- 品德修養:透過日常表現、師生評價等方面考量
- 創新思維:透過研究、創造等成果體現
正當討論進行得熱烈時,一個意外的訪客到來——是當年最反對教育改革的老學究。他特意來看看新教育體系的成果。
讓所有人驚喜的是,老學究的態度完全改變了。\"我原以為新式教育會拋棄傳統,\"他感慨道,\"現在才明白,這是在讓傳統煥發新生。你們不是否定舊學,而是讓它在新時代發揮更大作用。\"
這番話讓葉知秧深受觸動。她提議在新體系中特別強調\"知行合一\":既傳承傳統智慧,又注重實踐應用;既重視個人修養,又強調社會責任。
下午的討論轉向具體實施。各地代表分享了許多有價值的經驗:
如何培訓教師:
- 建立師範體系
- 定期交流研討
- 鼓勵創新實踐
- 重視經驗傳承
如何管理學堂:
- 制定規章制度
- 保持辦學特色
- 加強質量監督
- 促進交流合作
如何推廣教育:
- 因地制宜設校
- 廣納社會資源
- 重視民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