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反差(第1/2 頁)
顧沐雲把自己的想法跟大伯二伯說過,兩個伯父都同意。
顧大伯道:“你爹孃有你這個女兒,就是下黃泉也可以瞑目了。”
人老了就希望有一個好墓,感覺才踏實,原本顧沐雲之前說不入顧家族墳,大伯還是有些擔心的。
現在看見顧沐雲能花百多兩銀子給老三夫妻起墳,他非常滿意,再不提入族墳的話。
顧二伯也道:“該怎麼修我知道,不會讓人做了手腳壞風水。”
轉眼,顧家西院就陷入忙碌中。
兩個伯父各有事做,二伯去修墓,大伯父就修房。
先還得搬家,此時大家才感覺出四妹租賃大宅院的好來。
三個堂哥歇下碼頭活計,回來搬傢俱。
顧沐雲也把金針堂後院的幾間空房打掃出來。
花堂嫂揹著大包被褥衣服來了,看著專門給自家準備的空房,笑哈哈道:“這可真是好了,我們家有你這裡可以住。
隔壁那兩家現在還在找房,捨不得花錢,只要兩間湊合著住。”
修房就要花錢,她很高興自家能跟堂妹住到房,又能省一筆開支。
顧沐雲問道:“那幾戶人也要拆房,他們願意?”
二堂嫂搬東西過來,難得的開口接話:“願意,早修早好!太窄。”
西院是一套宅子,分正院偏院兩處,幾戶人家有一堵牆壁共用,還有屋簷瓦溝相連,要修房就得一齊拆。
各家都苦這老房太窄,當初老祖宗為了格局好看,將各處院子留得寬鬆,大門邊還專門留有花階。
現在各家分過,這些邊邊角角的院子就是浪費,各家都搭建成屋子,早看不出當初的模樣。
“這樣就好,大家一起修,也分得過乾淨利索。”顧沐雲也很滿意這樣的結果。
顧硯山這個族長當得不錯,至少西院算是脫離苦海了。
說起顧硯山,顧沐雲就想起賞圖會上的場景。
顧硯山為了出夠風頭,是哪裡都想顯示出存在感,聽講圖時也積極站到前面。
可他是太高估自己的承受能力,在顧沐雲講解到肚腹,說一個人的小腸長度一般為兩丈左右時,他當場就吐了。
顧硯山一吐,又有人跟著吐。
幸好坐在後面的李員外幾人只聽不看。
不過光是聽的也受不了,一個個全部早早離場,不然還得吐幾個。
現在顧硯山看到顧沐雲就臉色發青,簡直像看到活閻王。
誰曾想一個嬌滴滴的姑娘表情平靜說血啊,肉啊,骨頭,腦髓的,反差太大,聽著就嚇人。
好在顧沐雲也提前說了,她這些都只是在尚醫局聽的,沒有實際操作過,這才把自己從屠夫中摘出來。
其他人看她的眼神也不再是畏懼。
顧沐雲不是神醫,也不是頂尖女軍醫,她就一個普通的針灸推拿科醫生。
雖然也想到了古代,一把手術刀能叱吒風雲,但事實就是如此,人命不能兒戲。
動手術不是隨便就能拿刀就行,開腸破肚是一關,感染也是一關,甚至後者比前者還危險。
雖然中醫裡也有消炎止痛的藥湯,但顧沐雲沒有用過,也沒有過多瞭解,不敢跟酒精消毒無菌操作等系列相提並論。
中醫能做剖腹產,能做開顱手術時,西方的醫生還是理髮師代勞。
還在一把刀子放血,甚至把自己的總統都放死。
為了吸引顧客來放血治病,理髮師會將用於擦拭血跡的紗布纏繞在柱子上,並掛在店門口,形成了最初的三色柱——紅白相間的形象,這也是現代理發店門口那三色轉筒的由來。
中醫用中藥,開始講究“君臣佐使”配方治病時,西方一樣在用草藥煮汁治病,不過他們叫巫術,然後把這些人當成邪教一把火燒死。
幾千年來,中醫一直保護著老百姓的性命,在缺吃少穿,災害頻出的年代,依然能讓血脈代代傳承下來。
只是現代醫學依靠科技在進步,而中醫因為打壓依然停在原地,這也是中醫一直被詬病的地方。
話又說回來,顧硯山對顧沐雲有些懼怕,但花堂嫂她們不怕。
因為那天雖然花堂嫂她們也在金針堂,但並不知道前堂說了什麼,只知道鎮上有頭有臉的人物來了,還聽四妹講學。
至於畫畫什麼的,金水和水荷、水萍口風也極緊,什麼都不說。
有三個堂嫂住進來,那些空房全部裝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