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野鴨(第1/1 頁)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康強剛說完水雉,就看見不遠處又游過來一群野鴨。
康強看著綠頭鴨、斑嘴鴨等水禽在湖面自在遊弋,也是微微一笑。
[等會等會:野鴨啊,好自由的鴨子,適合做北京烤鴨(流口水)]
[這個新聞:那個鴨子是大麻鴨吧?]
[喜歡兇巴巴的:不知道有沒有鴛鴦,好像和鴨子長得差不多(思索)]
康強看了看,說:“眾所周知,鳥類,是由有羽毛的恐龍演變而來。
而在6600萬年前,隕石終結了恐龍時代。
而倖存的鳥類共同祖先—,也就是奇蹟雞,開始兵分兩路走向不同的演變道路。
鴨的祖先步入沼澤,雞的祖先則走向叢林。
鳥類本身,就是一個在海陸空都很成功的生物。
目前全世界鳥類1.05萬種,中國有1445種。
而雞、鴨、鵝三種鳥類,屬於僅佔鳥類3%的雞雁小綱。
並且雞雁小綱的鳥類屬於早熟鳥,減少了人類馴化成本。
這也是雞、鴨、鵝會成為馴化首選物件的主要原因。
再加上鴨科還是整個鳥綱下最擅長游泳的一個科。
放眼萬鳥,水禽界的第一家族,也就是撥泥尋螺的鴨科家族了。
而我們所馴養的家鴨,大約是在2200年前由綠頭鴨馴化而來。
野生的綠頭鴨與家鴨雜交,其後代正是被人類稱為“鴨媒”。
而人們用鴨媒誘捕野鴨的故事,也是煮豆燃豆萁的另一個版本。
據說鴨子在被馴化之前,有一個聽上去很詩意的名字:鳧。
鳧和鳳凰、仙鶴並肩飛在上古的天空,影子映照在古籍中。
而在二千多年前,它又成了測量水溫的溫度計,變成了家養的“鶩”。”
[都沒得那你:鳧是鴨子?我嘞個冷知識啊。]
[弟弟就到家:鳧是鴨子我好像有看到過,但是測量水溫……煮熟嗎?(笑哭)]
康強笑道:““鴨”這個字沒有甲骨文,是由由甲和鳥會意而成,甲就是表示鴨嘴。
而鴨子,也稱“匹”。
像《周禮》裡面規定的:凡摯,天子鬯,諸侯圭,卿羔大夫雁,士雉。庶人之摯匹。
這也是“匹夫”代表老百姓意思的由來。
而“鴨”的稱謂最早在在魏晉時期出現。
口語中的“鴨”在北魏出現,而“野鴨”一詞則在東晉出現,“鴨子”一詞卻在五代出,時間線錯綜複雜。
不過古人很早就吃野鴨了,像:士三食不得饜,而君鵝鶩有餘食。
這是《戰國策》裡面管燕對齊王說的話。
自東漢後,鴨子逐漸失去孵化能力,古人便開始用雞孵雛鴨。
像“雞伏鴨卵,雛成入水”。
這是東漢《風俗通》裡面介紹的。
並且除了鬥雞,還有鬥鴨,當時的鬥鴨之風一度流行。
例如《宋書》中記載了,南宋的一個大臣,因為觀看鬥鴨被檢舉。
而唐朝時候開始始稱呼的鴨綠江,也與綠頭鴨有關。
《新唐書》記載:色若鴨頭,號鴨淥水。
而在宋朝時候,日常還是很少說鴨字的。
因為在浙省一帶方言中,鴨指的是老婆偷漢子的男人。”
[都覺得就到家:原來鴨子是這樣來的啊(斜眼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