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引誘野鴨的柯爾鴨(第1/1 頁)
康強也是呵呵一笑繼續說道:“對於寵物群體來說,“萌”可以說是最為重要的標籤。
比如往前翻十年的日曆,那時候短影片還只是種子階段,而大眾的交流還更多停留在文字和圖片。
在2010年1月,日本一隻名叫俊介的博美犬,被主人將照片放在推特詞條上。
因為造型百變、萌態可掬,瞬間擊中一眾網友的愛寵之心,自此逐漸吸引大批次關注。
不僅在本土成了家喻戶曉的明星狗,還在世界各地擁有了基數龐大的粉絲群,用現在的話來形容,當年的俊介就是頂級流量。
而柯爾鴨之所以能火,很大一部分也是與“娛樂圈紀檢委”有關,當時有狗仔爆料,他斥資數萬從國外買回了一隻鴨子。
顯然,這個價格遠遠超出了大眾對於鴨子的理解,更不可思議的竟然是作為寵物飼養。
如此好奇心自然而然的,驅動著人們繼續一探究竟,沒想到,這一看,就徹底淪陷了。
不過不得不承認的是,如果作為寵物,柯爾鴨在外形上,的確會更勝我國的本土品種一籌。
因為它們的脖子與喙更短,整個身體顯得小巧玲瓏,縮成一團時更趨近於球形。
而這種圓不溜秋的造型明顯符合人們對於“萌寵”的心理預期,就像老鼠與倉鼠的區別。
不過這種原產於荷蘭的小鴨子最初並不是家庭寵物的選項,是經多國繁育者的共同努力由普通鴨子培育而成。
後來考慮到家庭飼養的侷限條件,於是繁育者開始以小型化為目標。
將性狀加以穩定,才有了柯爾鴨由家禽搖身一變,成為炙手可熱的網紅寵物。”
[繼續男的女的:沒想到還和撕蔥有關係啊(斜眼笑)]
康強笑了笑,說:“從17世紀開始,歐洲遠東地區的獵人們,就開始有意識從家鴨中選育出叫聲大的個體進行繁殖。
而這些鴨子的任務,就是跟主人一起去野外打獵,透過響亮的鳴叫聲吸引野鴨前來,從而進入獵人的射程。
在19世紀中期柯爾鴨就被引進英國,並首先在英國被編入家禽標準,進一步確立為一個獨立品種。
之後在19世紀下半段到20世紀初,柯爾鴨相繼被引進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
並且分別在美國和澳大利亞當中,被編入美國和澳大利亞的家禽標準,形成了美系柯爾鴨和澳系柯爾鴨。
而柯爾鴨被引入美國之後,還受到了一段時間的推廣。
不過從1935年開始,美國開始明令禁止獵人,在狩獵野鴨時使用柯爾鴨進行引誘。
因為這可能是許多過度捕獵案例的原因。
而這就導致了柯爾鴨的用途被否認,所以這段時間柯爾鴨的數量也迅速減少。”
康強笑了笑。
“其實柯爾鴨早就在國外久負盛名。
至於為什麼在此之前,我國大多數人甚至聞所未聞。
其實並不在於柯爾鴨單價的高低與否,因為要論起價格,曾經動輒百萬甚至千萬的藏獒比比皆是。
原因還是在於,在我們的文化當中,早早將鴨子劃歸到家禽行列並進行圈養。
然後整體形成了思維定式,因此養的寵物基本侷限在前人劃出的框框裡。
就像時至今日,人們可以欣然接受花費數萬買一隻血統純正的“喵星人”或“汪星人”。
或者千方百計的尋覓一條,品相絕佳的錦鯉或龍魚。
但是卻很少會有人會把心思和金錢,放在一隻小鴨子的身上。
哪怕如今隨著國內供應的增多,已經使得柯爾鴨價格下降了一大截也一樣。”
:()直播之從香菇開始的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