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慕錢滬劇團在大華劇院演出滬劇《李鴻章與弼海清》(第6/9 頁)
失勢,辮子軍不復存在。於是張勳改投商界,短短數年,積累家產數千萬。看來比起從政,張勳更適合經商。
1923年9月,張勳去世,享年69歲。而他到死也沒有剪掉身上的辮子,溥儀感念其忠心,特賜諡號“忠武”。
四川總督:
四川總督是清朝關內八大總督最為年輕的一個,其在清朝前期,長期是處於陝甘或者湖廣總督管轄,甚至於一度出現了川陝總督或者川湖總督這樣的職務。
雖然在康熙年間,四川一度也有過自理,但清政府只是設立了巡撫一職,並沒有特設總督。
因為當時四川需要為西北戰事服務,其軍務長期被陝甘總督或者撫遠大將軍把持。
直到乾隆十三年(1748年),清朝因為需要對四川當地的大小金川用兵,便將四川總督定為專缺,軍政一把抓。
而在四川戰事結束後,四川總督又開始和陝西這些攪合在一起,長期改缺。直到同治皇帝繼位,四川總督一職才再度成為專缺。
所以,四川總督存在的時間並不長,前前後後加起來,不過百年。
而擔任四川總督的人數,也就二十來個。其中較為出名的有年羹堯、駱秉章、趙爾巽等等。其末代總督名為趙爾豐,於1911年上任。
趙爾豐也算是清末名臣,其擔任過駐藏大臣,挫敗了西藏叛亂,力保西藏不失,對於維護我國領土是做出了貢獻的。
不過,趙爾豐在擔任四川總督時,剛好碰上了四川保路運動,趙爾豐奉旨鎮壓。
結果趙爾豐鎮壓不利,導致事態擴大,清政府不得不調派湖北新軍入川鎮壓。而湖北新軍入川,導致了湖北兵力空虛,為後續的武昌起義提供了可能。
武昌起義之後,四川也隨之成立軍政府,宣佈脫離清朝。而忠於清朝的趙爾豐則被軍政府處決,時年66歲。
值得一提的是,趙爾豐的哥哥就是東三省末代總督趙爾巽,他的死對趙爾巽的打擊很大,是故一度不願出山為民國做事。
直到後來袁世凱答應趙爾巽,為趙爾豐洗刷冤屈,趙爾巽這才答應出任國史館長一職,並有了《清史稿》流傳後世。
雲貴總督:
雲貴總督在清朝初年是屬於虛銜,因為當時清朝對於西南地區掌控力度並不大。
比如順治時期那邊是張獻忠和南明的地盤,而在康熙年間,又有吳三桂坐鎮雲貴。
所以雖然早在順治年間,就已經設立了這個官職,但其實際意義並不大。
也正是這個原因,是的雲貴總督在前期,多是由漢人擔任。這在清朝九大總督裡面,是比較罕見的。
當然了,隨著吳三桂的平定,以及西南邊陲的守土需要,雲貴總督的地位也在逐漸提升。
尤其是在乾隆年間,因為與緬甸的戰爭,所以擔任雲貴總督的大都是清朝八旗貴族,或者滿洲重臣。比如阿桂、福康安等。
雲貴總督的最後一任是李經羲,於1909年升任雲貴總督。雖然李經羲在歷史上名聲不顯,但他卻有一個非常出名的叔叔。
李經羲出生於合肥李家,其父名為李鶴章,而李鶴章的二哥叫做李鴻章。所以,李經羲是李鴻章的親侄,這個背景不可謂不深。
或許是因為李鴻章的緣故,再加上李經羲又是漢臣,所以清朝滅亡後,他的結局也不算太差。
雲南宣佈脫離清朝後,蔡鍔並沒有為難李經羲,將其禮送出雲南。
之後李經羲進入了北洋政府,當過袁世凱的幕僚,甚至還在黎元洪罷免段祺瑞之後,當過幾天國務總理,也算是仕途圓滿了。
1925年9月18日,李經羲去世,享年65歲。
閩浙總督:
閩浙總督,顧名思義就是管轄福建、浙江兩地。
其在順治二年就設立,當時還叫福建總督,但是兼管浙江,所以實際職權並沒有太多不同。
直到順治十五年,單獨設立浙江總督,福建才和浙江分治。其後福建與浙江便陷入了一個分分合合的怪圈,一會兒是閩浙分治,一會兒又是閩浙合一。
直到乾隆三年,福建總督及浙江總督合併為閩浙總督,遂成定製。
總的說來,閩浙總督的存在感並不高,歷任總督裡面比較出名的,也就李衛、左宗棠,還有一個姚啟聖,在清朝九大總督中屬於地位較低的那一批。總體來講四個字,乏善可陳。
末代閩浙總督名叫松壽,出身於滿洲八旗貴族佟佳氏,於光緒三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