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第116集《妙法蓮華經》(第6/9 頁)
寶樹多華果 眾生所遊樂
諸天擊天鼓 常作眾伎樂
雨曼陀羅華 散佛及大眾
我淨土不毀
佛陀一切的度化都來自於本門,所以佛陀宣講,佛陀的本門其實在娑婆世界是沒有滅度的,法報常住。“神通力如是”,就是佛陀的法身、報身的這種功德力是不可思議的,他能夠在阿僧只劫的時間當中,常在娑婆世界靈鷲山,還有其他的世界,能夠現身,能夠說法。即使眾生見壞劫時,就是眾生有這個成住壞空,到壞劫的時候大火生起,火燒初禪,而我此法報二身卻是安穩的。怎麼安穩法呢?“天人常充滿”,這個天指的是十地菩薩,人指的是三十心,十住、十行、十回向的這些法身菩薩。
佛陀要先強調本門不滅,才能夠去強調跡門的現身。佛陀在娑婆世界的國土,不管娑婆世界是怎麼個變化,他這個國土是安穩的,“天人常充滿”。而且它有各種的勝妙五塵的莊嚴,比方說園林、法堂、樓閣,種種的七寶莊嚴,寶樹上有種種的花果。這些莊嚴都是“眾生所遊樂”。這些所謂的法身菩薩,他們一方面受用這個外在的勝妙五塵,一方面內心遊於真諦法性三昧之樂。內心有空性的智慧的這個法性之樂,外面有種種七寶莊嚴之樂。
“諸天擊天鼓,常作眾伎樂。”諸天也是來讚歎。不但伎樂,而且“雨曼陀羅花”,來供養佛陀跟諸位法身菩薩。
所以佛陀告訴我們,娑婆世界其實佛陀法身常在,所以你不要管佛陀在不在,佛陀其實永遠是在的,只是有沒有現身而已。
就是說,佛陀其實是永遠陪著我們,關鍵是對有些人現身,對有些人不現身。這以下就說明道理了。那麼為什麼對有些人不現身呢?看經文第二段。
而眾見燒盡
憂怖諸苦惱 如是悉充滿
是諸罪眾生 以惡業因緣
過阿僧只劫 不聞三寶名
就是說,佛陀的法報二身經常陪著我們,他在娑婆世界,在靈鷲山或其他地方,總是在娑婆世界,“我淨土不毀”。那麼為什麼我們見不到呢?因為我們有這個業力。所以我們見到劫火燒的時候,內心感到憂愁、恐怖,充滿種種的苦惱跟憂怖。那麼這是為什麼呢?“是諸罪眾生”,因為我們有這個罪業,所以沒辦法見聞三寶。這個罪業,這個地方特別指的是毀謗三寶的罪業。所以這個地方我們要懺悔。有些人他就是見不到三寶,這個就是有謗法的罪業,謗佛、謗法、謗僧的罪業。這第一個。
我們看得見之因。
諸有修功德 柔和質直者
則皆見我身 在此而說法
如果有些人,他一方面修功德,他能夠聽聞佛法,信解好樂,而且廣修供養,這第一個;而且“柔和質直者”,對三寶有恭敬皈依之心。那麼既有出世的善根,又有恭敬皈依之心,那你就能夠感應佛陀在娑婆世界現身,能夠在娑婆世界說法現身。所以有些人不見,有些人見。但不管你見不見,佛陀都是在,關鍵在這。
看總結。
或時為此眾 說佛壽無量
久乃見佛者 為說佛難值
所以這段總結就是說,“或時為此眾,說佛壽無量”,有些人他就很容易見到佛陀,能夠很容易見到佛陀說法。但是有些人就很難遇到佛陀。就是說,佛陀雖然法身經常存在,但是有些人的確是很難見佛。那關鍵就是在於我們自己的善根,還有自己罪業的問題了。
這一段經文等於是總結前面的見佛聞法。我們把它分成四段來說明。
在法身常住的情況之下,大家的立足點是公平的,就是法身是最公平的。諸位!法身,不管你有沒有罪業,他永遠存在,他不會因為你有罪業就消失掉,不會。法身是佛陀的大悲願力,“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平等的,非常平等的。那麼在同樣的平等當中,就產生不平等了,應化身就不平等。有些人見佛聞法,有些人就見不到,他怎麼樣就是見不到。所以這第一個,有些人能夠見佛又聞法,生長在正法時代,這個人既有皈依心,又有出世的善根。這第一個。
第二種人,他不能見佛,可以聞法。比方說我們,我們沒有那種善根見到佛陀,但是我們可以聽法。就是皈依不夠,跟佛陀的皈依不夠,但是我們的善根是有的,所以不見佛而聞法。
第三種人,是見佛不聞法。他生長在佛世,那麼他可能做很多的修福、護持三寶的事,但是佛陀的說法對他來說不相應,他也沒有去“吃藥”,所以他等於是見佛不聞法。
第四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