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第120集《妙法蓮華經》(第2/6 頁)
管從聖道的自力法門,還是從淨土宗的感應道交,要見佛只有一個捷徑,就是從內心中去見佛,從理觀。
這個世間上的確有些人比較容易往生,有些人比較不容易往生,這是事實。哪些人容易往生呢?因為他找到見佛的捷徑,就是從內觀下手,觀照你一念心本自清淨,觀照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功德是你心具,是你念念念佛的時候創造出來,你這個人容易見佛。那你如果是從聖道門,你見到的就是十方諸佛,淨土宗見的就是阿彌陀佛。這個就是一定要跟理觀相應,這是捷徑。你一旦心外求法,那這個就不是捷徑了,那就是落入因緣所生法了,那問題就複雜了,非常複雜了。所以,三乘的果證是見法;一佛乘的果證,它一定有一個指標,見佛,並且見的是報身佛。
戊二、滅後五品 分二:己一、粗格量後四品功德;己二、廣格量初品功德
前面講到“四信”,現在我們講戊二的“滅後五品”。
前面的“四信”是利根人,他不必太多事修,他直接從理觀下手,最後就是在定中見佛。定中見佛,就知道這個人理觀成就了,入圓教的相似位了。那麼,如果我們是佛陀滅度以後的五濁惡世的鈍根人,怎麼辦呢?鈍根人就必須要修“五品”了。他的事相就要多了,要隨喜、讀誦、說法、兼行六度、正行六度,就是我們佛滅後的鈍根菩薩修的。
己一、粗格量後四品功德 分二:庚一、長行;庚二、重頌
庚一、長行 分四:辛一、起隨喜讀誦;辛二、加教人受持;辛三、加兼行六度;辛四、加正行六度
這個地方先看長行。
辛一、起隨喜讀誦
長行當中先看“起隨喜讀誦”。
又復如來滅後,若聞是經而不毀訾,起隨喜心,當知已為深信解相。
這一段把初品跟二品一起講,隨喜品跟讀誦品,但是它的重點在讀誦,我們看經文就知道。
“又復如來滅後,若聞是經而不毀訾,起隨喜心。”你聽聞這個《法華經》一佛乘的因果,瞭解“妙因妙果不離一心”以後,能夠信解而不毀謗,而且不但信解,進一步能夠隨順觀照而生歡喜。簡單地說,就是信解,又觀照又歡喜,那麼這個就是初品隨喜品,就是信解以後能夠隨順觀照,心生歡喜。經文當中並沒有詳細說明初品的功德,因為佛陀再講<隨喜功德品>,另外安立一品來詳細地說明,所以這裡只是提出它的相貌。
這段經文主要是要講讀誦品的功德,我們看第二段就知道。
何況讀誦受持之者,斯人則為頂戴如來。阿逸多!是善男子、善女人,不須為我復起塔寺,及作僧坊,以四事供養眾僧。所以者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是經典者,為已起塔,造立僧坊,供養眾僧。則為以佛舍利起七寶塔,高廣漸小至於梵天,懸諸幡蓋及眾寶鈴,華、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眾鼓伎樂,簫笛、箜篌,種種舞戲 ,以妙音聲,歌唄讚頌,則為於無量千萬億劫,作是供養已。
這以下我們看讀誦的功德。前面講隨喜,何況是從隨喜以後又能夠受持讀誦,一方面受持法義,一方面能夠隨文去讀誦。那麼這個讀誦《法華經》的人,他就等同於用最恭敬的心來頂戴如來,就是用身業供養如來,把如來放在頭頂上頂住。阿逸多!這個修學讀誦《法華經》的人,這個善男子、善女人,不須再為我蓋任何的寺廟,或者建各種的僧坊(塔寺是供佛的,僧坊是供養僧眾的),乃至於蓋好以後用四事供養眾僧。
為什麼不需要呢?因為是善男子、善女人他能夠發心,從隨喜以後能夠受持讀誦《法華經》,他就已經是與起塔供佛、造立僧坊、供養僧眾等同,那麼也等同於以佛陀的舍利子來起七寶之塔。這個七寶塔是怎麼蓋呢?“高廣漸小至於梵天。”它這個七寶塔就是金字塔形的,由下而上越來越尖、越來越小,從高廣慢慢漸小,這個高度一直到大梵天。而且四周懸諸幡蓋,還有各種寶鈴,乃至於這個塔裡面有華、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而且用種種美妙的音樂,還有簫笛、箜篌,這古代的樂器,乃至於各種的舞蹈戲劇,配合種種美妙的音聲,來讚美佛陀的功德。讚美多久呢?讚美無量千萬億劫的時間。等同做這樣的供養。
這個地方是對於讀誦品的人來作一個說明。讀誦品的人,你好好地讀誦,就等於去為我蓋塔、為大眾師蓋廟了。為什麼這樣講呢?
蕅益大師解釋說,初心菩薩“恐被事緣紛動,妨修正業”。為什麼你讀誦的人不需要去蓋廟、不需要去建塔呢?因為你現在的定位,是一個進入因位修學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