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第130集《妙法蓮華經》(第4/7 頁)
你可以慢慢來,不著急,反正你外在的壽命很長,你的生命也沒有急迫性。但是你在末法時代不是,你的時間很短,壽命很短,煩惱又那麼重,弄得不好馬上墮落,所以只能用圓頓法門,直接契入真如的方法,才有辦法度脫。
戊二、重頌
分二:己一、頌雙開今品信毀;己二、頌雙明信毀果報
己一、頌雙開今品信毀
分三:庚一、頌事緣之本;庚二、頌時節人名;庚三、頌不輕之行
重頌有兩段。先看己一的「頌雙開今品信毀」,就是信解的功德跟毀謗的過失。
庚一、頌事緣之本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過去有佛
號威音王
神智無量
將導一切
天人龍神
所共供養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在過去世當中,有佛出世,號威音王。這個威音王佛有兩個特點:第一個,成就大神通;再一個,具足大智慧。大神通是外相的威德,大智慧是內觀的調伏。他以慈悲心來將導一切天人龍神,而且為九道眾生之所供養。
這個地方是先說明當時的常不輕菩薩教化的一個時代背景。他依報環境是沒有災難,生活富足,一個福德具足的國土。從正報的人民,所做善法皆得成就,是一個善根深厚的果報體。在這個果報體,可以說是非常適合修學禪定的一個環境,壽命長又沒有災難,這麼一個情況。
庚二、頌時節人名
是佛滅後
法欲盡時
有一菩薩
名常不輕
時諸四眾
計著於法
在威音王佛滅度以後,「法欲盡時」,就是進入了像法時代。像法時代,就是聖道的理觀的力量薄弱了,取而代之的是戒定成就。這當中有一個菩薩,名常不輕菩薩,他所面對的四眾弟子的特色,就是「計著於法」。
我們過去做凡夫的時候就是用攀緣心。攀緣什麼呢?攀緣五欲的快樂,就造了很多罪業。好了,這些攀緣心的眾生,來到佛教以後,沒有經過《法華經》的內觀的洗禮就直接修三乘法。也就是說,你修行叫做換湯不換藥。你過去用攀緣心追求五欲,你還是用你那個過去的攀緣心來修學三乘的法門,只是你把五欲變成三乘而已,而你那個能攀緣的心是不變的。攀緣佈施、攀緣持戒、攀緣苦行,那就形成各自的團體。而這個團體就是因為四眾弟子眾多,擁護者多,所以有大勢力。它是這麼一個情況,就常不輕菩薩面對的四眾弟子是法執特別重的。
庚三、頌不輕之行
不輕菩薩
往到其所
而語之言
我不輕汝
汝等行道
皆當作佛
諸人聞已
輕毀罵詈
不輕菩薩
能忍受之
常不輕菩薩就故意地到了這些四眾弟子的處所,「而語之言」,一方面先頂禮,一方面口中讚歎:我不敢輕視汝等,汝等所行皆菩薩道,未來皆當作佛。諸人聽到以後,有些人當然信服,有些人聽到以後產生瞋恚。瞋恚的人就輕賤、毀謗、罵詈,乃至於打這個常不輕菩薩。常不輕菩薩因為內觀的力量,「能忍受之」。這就是他所面對的增上慢人。所以增上慢人,就不能用正規的方式教化了。
己二、頌雙明信毀果報
分三:庚一、頌信毀果報;庚二、頌結會古今;庚三、頌功德勸持
我們看己二的「頌雙明信毀果報」。先看「頌信毀果報」。
其罪畢已
臨命終時
得聞此經
六根清淨
神通力故
增益壽命
復為諸人
廣說是經
常不輕菩薩用法華的妙義強燻增上慢人,受到對方的毀謗,乃至於用木杖去打,所以他等於重報輕受了,消除罪障了。常不輕菩薩「其罪畢已」,臨命終的時候,在空中威音王佛為他現身說法,說《法華經》,使令他成就六根清淨。那麼以六根清淨的功德力,產生廣大的神通力,又增長兩百萬億那由他歲的壽命。那麼就用這些壽命為這些四眾弟子來說《法華經》,又使令他們懺悔。
看下一段。
諸著法眾
皆蒙菩薩
教化成就
令住佛道
不輕命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