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第7集《妙法蓮華經》(第7/7 頁)
這是佛教的基本概念。所以你這種淨土思想是有問題的。如果這樣子,佛陀是無條件可以救拔你,佛陀不需要條件。如果佛陀不需要因緣就可以救拔你,那你怎麼解釋,那麼多人唸佛,為什麼臨終有人沒有往生呢?說佛陀他有本事,即便你起顛倒了也沒事,佛陀進入你的心中,把你的顛倒化解掉,照樣把你帶走。有這回事嗎?
我們以前在讀佛學院的時候,我們老法師很喜歡講一個公案。諸位可能也聽過,不過再複習一次也無所謂。說是上海有一個林居士,這林居士以前做買賣的。他後來年紀大了就不做了,就用這個錢蓋了一個唸佛堂,叫做怡園,就帶大家一起共修,他自己也參加共修。後來晚年他就生病了。生病以後他知道他的時間不多了,他就說,我不要治了,請大家來幫我助唸吧。大家因為他提供唸佛堂,結了善緣,很多人來幫他助念。你看眾生的心力不可思議,眾生創造佛號,因為他本身也有唸佛,就帶動他心中的佛號。所以他的心跟佛號就產生一定的互動,心力帶動佛力,佛力加持心力,他已經進入一種良善的心力佛力的迴圈。所以他臉色是安靜的,是安詳的,感覺到他心跟佛號是相應了。
但是,發生了一件事。就是他娶了兩個老婆,他對那個小老婆是有一點感情的。那小老婆一來就開始哭啊鬧啊。她說你不能死啊,你一死我以後日子可怎麼過?這句話一講就觸動他的感情了。觸動他感情以後,太多我們就不說,後來反正他就變成一隻小狗,就跑到香港去。後來他託夢給他兒子,他兒子就依止夢境,把他這隻狗找回來,送到倓虛老和尚的道場去放生了。
諸位!我們看這個林居士,他臨終的時候有兩個階段。他前半段佛號念得不錯的,說實在。如果他的小老婆不出來攪局的話,合理地推論,他是可以往生的。但是按照印光大師的說法,你不能怪別人,你只怪你功夫不夠。誰叫你只有事修沒有理觀呢?就是說,誰叫你的正念如此脆弱呢?你不能夠假設臨命終的時候是沒有人干擾你,這樣子不可以的。因緣所生法錯綜複雜,你不知道你過去跟誰結了多少善緣、惡緣。
我覺得林居士他犯了一個毛病。我覺得他對阿彌陀佛是有皈依的心,但是他沒有理觀的智慧,也就是說他的正念是向外追求而來的。
諸位!你不管什麼東西,你的功德、你的正念,只要是向外追求而來的,你就沒有主動權了。就像經典說的,你是借來的。你每一次的修行,都是在沒有人干擾你的情況之下建立正念,你都是到了佛堂,把冷氣開啟,把電話關掉,然後建立你的佛號,可以理解。但是你沒有理觀的智慧,你這個正念是非常脆弱,稍微一點風吹草動你就被破壞了。如果你多了《法華經》的思想,你一開始就不要從因緣上建立,是內觀,啟動你一念心性,安住清淨心,發起菩提願,最後皈依阿彌陀佛。你如果是從內觀建立起的正念,它是不容易破壞。因為它跟因緣是沒關係的。
所以,為什麼蕅益大師說佛號跟心性有關係?如果你對心性是完全陌生,也就是說,你從來沒有啟動你自心的功德力,你只是靠一種皈依的念頭來帶動佛號,那你最好保佑你自己臨終不要有障礙。如果你完全沒有理觀,完全事修,那你就好好地懺悔業障,廣修福德,然後求阿彌陀佛說,臨終千萬不要有障礙出現,因為我經不起考驗。你經不起考驗,你只能這樣子。那怎麼辦?你完全事修嘛。
所以我們要建立一種堅固不可破壞的正念。就是說,離開了一念心性,你很難去感受到彌陀的功德;而離開了阿彌陀佛的功德,你也很難去成就自性的功德,而這兩個是互動的。如果你現在提起佛號還是向外攀緣的:我去追求一個佛號的功德來救拔我,你的佛號是非常脆弱的;你這個佛號如果是透過內觀以後,發自內心,把佛號拉到你一念心性,站在心佛眾生三無差別而提起佛號,你這個佛號是堅固的,誰來跟你都沒關係。
所以,你今天學《法華經》跟沒有學《法華經》,有兩個差別:第一個,堅固非堅固;當然還有後面圓滿非圓滿。我們下面再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