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第82集《妙法蓮華經》(第4/8 頁)
前面講到依報國土,我們看正報的身心。
寅二、純是善道
無諸惡道,亦無女人。一切眾生皆以化生,無有淫慾。得大神通,身出光明,飛行自在,志念堅固,精進智慧。普皆金色,三十二相而自莊嚴。其國眾生常以二食:一者法喜食,二者禪悅食。
這以下有五段,來解釋他的正報的身心。
第一,“無諸惡道,亦無女人”。這是淨土的最大特徵,它沒有三惡道。就是它凡聖同居土當中只有人跟天,而且沒有女眾的身相,全部是大丈夫相。
第二個,具足神通。“一切眾生皆以化生”。他是怎麼受生的呢?他是化生的,他可能在樹下,或者在花叢間,突然間無而忽有,而且他不用父母的滋養,他自然長大,化生。因為他沒有男女的淫慾,所以他只能化生。具足大神通,“身出光明,飛行自在”。他有神通,身出光明,飛行自在。這個是講他的第二個,具足神通。
第三個,講到他們精進學道。這些往生的人,“志念堅固”,精進修學智慧。
所以我們知道,每一個國土,它的佛跟他的眷屬有個共同點:同願同行。就是這個佛在因地的時候喜歡學法,喜歡說法,他招感的眷屬就是一定是順從本願的。你不可能往生到一個跟你自己修行不相應的佛土,不可能。所以他這叫“志念堅固,精進智慧”。
第四個,“普皆金色,三十二相而自莊嚴”。身相莊嚴,當然他沒有八十種好,只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只有佛陀有。
再看他的衣食的受用。“其國眾生常以二食:一者法喜食,二者禪悅食。”法喜食是約著智慧,我們在佛法上的聞思,它自然就能夠產生法喜的情況來滋養色身。第二個,禪定。你進入這個禪定的三昧樂,也可以滋養色身。
這個依正二報的國土是怎麼來的,我們解釋一下。我們說過,般若道的重點在智慧,方便道的重點在願力。一個人從般若道從空出假以後,他要做的第一件事,發願。發願有三種願,一般有三種願:
第一個,攝法身願。就是你希望你未來國土的正報的人是怎麼情況。正報的菩薩,或者是聲聞,或者是凡夫是什麼相狀。比方說你希望他是三十二相,他有神通,他有光明,都可以。這第一個,攝法身願。
第二個,攝淨土願。你要發願你未來的國土是什麼情況。這是第二個願。
第三個是最重要,攝眾生願。你希望往生的人是什麼條件。
所以阿彌陀佛,為什麼他的願特別有特色呢?因為他有第十八願,能夠臨終十念,臨終往生。就是說,他能夠來到眾生法界接引。所以這個地方的攝眾生願,一般的願,按照古德的說法,往生淨土,他最低最低的標準,深入正定,行眾三昧。沒有一個散亂心人能夠往生淨土的,不可能。那麼阿彌陀佛國淨土是特別的地方,就是他攝眾生願當中有十八願,臨終的時候,他來到你的面前,開示慰導。他開導你,安慰你,跟你感應道交,這是他的十八願的特色。所以這個應身佛的正報跟依報,都是在他剛開始的時候發的願,慢慢去實踐而出現的。
寅三、三乘甚多
有無量阿僧只千萬億那由他諸菩薩眾,得大神通,四無礙智,善能教化眾生之類。其聲聞眾,算數校計所不能知,皆得具足六通三明,及八解脫。
前面講到正報跟依報,這以下講到他的眷屬。他“有無量阿僧只千萬億那由他諸菩薩眾”,這諸菩薩有大神通,“四無礙智,善能教化眾生之類”。那聲聞眾呢,也是“具足六通三明,及八解脫”。
一般我們看這個淨土的眷屬,聲聞人的功德偏重在禪定三昧。因為聲聞人,你證得我空,他也證得我空,這個是沒有什麼差別。所以你今天說,阿彌陀佛國土的聲聞眾眷屬跟那一個佛土的眷屬怎麼比較呢?其實聲聞的差別就是在禪定跟解脫這一塊,他是以禪定跟解脫為主。那麼菩薩的差別呢?在四無礙智。因為菩薩你修一心三觀,他也修一心三觀,智慧不可能有差別,這差別在四無礙智。就是從初地到八地都在修四無礙智。
寅四、總結莊嚴
其佛國土有如是等無量功德莊嚴成就。
佛陀把前面的依報、正報跟眷屬的莊嚴做一個總結。“如是等無量的功德。”功德指的是他的正報的身心,有各種的禪定、神通、壽命、受用等等,跟依報的莊嚴,有大地跟住處、寶樹、樓閣等等。有依報、正報莊嚴。
丑三、明劫壽法住
劫名寶明,國名善淨,其佛壽命無量阿僧只劫,法住甚久。佛滅度後,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