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第33集《妙法蓮華經》(第3/7 頁)
調伏愛取,修出世道故;(二)三乘聖道,猶如三車,譬喻發明,令知方便,莫執著故;(三)一切種智,喻如大白牛車,稱揚讚歎,令知趣入,發大心故。
我們做一個經文要義的解釋。前面的〈方便品〉是佛陀對於所謂的“會三歸一”,這個三乘跟一乘的對接的法,是直接了當地用法義說出來,叫如來正說。上根利智的比方說舍利弗尊者,就開悟了。這個悟性高的人,他直接說法就可以。但是像我們中下根人,就是心中還有很多的疑惑,“抱迷未遣”,這個疑惑不能夠遣除,因此大悲的佛陀必須用更多的善巧智慧來做一個比況,用一種淺顯的事物做比況,使令我們能夠了解什麼叫做“會權入實”。
〈譬喻品〉有三重意思:
第一個,使令凡夫眾生了知五濁實情。佛陀說明這個五濁惡世,他就一個字,叫做“火”。當然,這個火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增長我們的痛苦。我想我們沒有一個人願意住在火災的房子,就是你被火逼迫會有一種熱惱的痛苦。第二個更可怕。怎麼樣呢?這個火破壞你的善根。我們好不容易多生多劫栽培了一個佛法的善根,你三界裡面不斷地輪迴,不斷地輪迴,你善根給破壞了。這個三界輪迴就有這個本事,破壞你的善根,讓你的內心越來越墮落。所以,佛陀就是告訴我們,這個火是沒辦法去救了,所以佛陀講出了三車。
第二個,“三乘聖道,猶如三車,令知方便,莫執著故。”既然要離開火宅,就必須有車子,你不可能自己走路啊,要坐車子,佛陀開出了三乘法門。不管是聲聞,不管是緣覺,不管是菩薩,你有再高的理想,有再多的抱負,請你先離開三界,這是你要做的。所以剛開始,我們說“三乘共坐解脫床”,其實聲聞、緣覺、菩薩這三種人,剛開始在處理的是同樣的問題,雖然方法不同。同樣的問題是什麼問題呢?生死問題。剛開始解決問題的目標是一樣的。
但最後,“一切種智,喻如大白牛車”。等到你離開三界以後,佛陀講大白牛車,講到一切種智,就是佛陀的中道實相智慧,就是“一心三觀”的智慧。佛陀出去以後讚歎,說你這個羊車、鹿車、牛車這三個車子是方便,它的目的只有一個,把你從三界裡面載出來。後面這個車子就沒辦法前進了,所以你一定要換車了,換大白牛車。佛陀開始讚歎大白牛車,使令我們趣入一心真如,發大菩提心而趨向佛道。
所以佛陀度化凡夫,看這個意思他是分兩階段:第一階段,佛陀沒有意見。佛陀第一個階段就是恆順眾生,你是什麼根機,佛陀就為你說法,這跟佛陀沒關係。所以第一個階段,你看到佛陀,佛陀跟你講的第一階段的話,是跟你自己有關係的,佛陀完全沒有意見,叫做“普門示現”。等到你離開三界以後,佛陀才會把他自己內心的話講出來,那跟誰講都一樣,那就是開示悟入佛的知見,那跟你是怎麼樣的生活經驗就沒關係了,所以第二階段的話才是佛陀真實的話。但是話說回來,沒有第一階段,就沒有辦法達到第二階段。你連三界火宅都跑不出去,你就不要講什麼菩薩道可言了。所以佛陀剛開始是“為實施權”,恆順眾生,最後“開權顯實”,把佛陀的真實義講出來。是這麼一個情況。
我們看第三個,大綱說明。
這個大綱說明就不用唸了,我簡單講一下就好。佛陀講這個會三歸一,佛陀是分成三週說法,法說周,譬說一週,還有因緣說一週。法說周,我們前面講到“正說法要”,這個是〈方便品〉。其實法說周在〈方便品〉沒有完全講完,它還有四段,有身子領解、如來述成、與之授記跟四眾歡喜。這四段都是在〈譬喻品〉的前半段,等於是佛陀把〈方便品〉做一個收尾。然後真正的〈譬喻品〉從什麼時候開始呢?從“開三顯一”開始講譬喻,講三界火宅,講三車一車的譬喻。也就是說,我們如果看譬說一週的話,是包括了〈譬喻品〉的後半段,還有整個中根領解,整個〈信解品〉,還有如來述成的〈藥草喻品〉跟與之授記的〈授記品〉,所以譬說周總共橫跨了四品。
其實我們這一次的課程,四品當中,譬說一週講了三個重點,也就是講三個譬喻。第一個譬喻是佛陀親自講的,叫做〈譬喻品〉,講佛陀出世以後為什麼他要施設三乘法門,他把他當時的情況,他當時內心是怎麼想的講出來。講三界火宅,三車一車,這是佛說的。那麼第二個,〈信解品〉,是弟子們自己的修學經驗。前面是佛陀,這個是弟子當初蒙受佛陀教化以後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所以“窮子”這個〈信解品〉是弟子們描述自己接受佛法教育以後的情況。四大弟子講完〈信解品〉以後,佛陀一方面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