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第34集《妙法蓮華經》(第6/7 頁)
後來婆羅門老師往生了,就他們兩個撐起了整個外道的修學,所以“為諸梵志師”。我領一百個弟子,目犍連領一百個弟子。
“世尊知我心,拔邪說涅盤。”佛陀遇到舍利弗尊者、目犍連尊者以後,佛陀的妙觀察智看這兩個根機,知道這個時候講一佛乘恐怕要壞事。這兩個根機,這個邪見的外道,我見特別重。佛陀作為一個大醫王,觀察根機以後,先拔掉他們的我見,並沒有開顯一念心性,先講無常、苦、空、無我的道理。當然,這個就是契機。佛陀的意思就是,不要什麼事先求圓滿。先求進步,再求圓滿。
所以,“我悉除邪見,於空法得證”。因為佛陀為我說了這麼一個相應的法門,我馬上就能夠把我見給拔掉,證得我空的真理。
“爾時心自謂,得至於滅度。”我當時在阿含時還志得意滿,說“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皆辦,不受後有”。我以為修行到此大功告成。我聽了《法華經》,“而今乃自覺”,到了法華會上才知道,原來離開三界只是成佛的第一步而已。“非是實滅度”,二乘的涅盤只是一個成佛的過渡。
你要是以〈方便品〉來說,“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但以假名字,引導於眾生”。按照〈方便品〉的意思,阿羅漢的涅盤是一念心性當中所現的一個影像,如此而已。心中的影像,它不是心,它是心中所現的影像。佛陀用這個影像來引導阿羅漢,說沒關係。當然,修行不容易,總要有個動力吧。要是什麼都無所得無所求,他就沒辦法進步了。所以在〈信解品〉上說,佛陀創造一個假相,說沒關係,你現在很痛苦,沒事,前面有一個涅盤寂靜樂等著你,你只要知苦、斷集、慕滅、修道。所以阿羅漢一開始是透過涅盤寂靜的引導,成就涅盤以後,佛陀說,對不起,這個涅盤是假的。當然,後面會說,佛陀沒有虛妄,因為佛陀會給你一個更好的東西。就是,“而今乃自覺,非是實滅度”,其實是佛陀引導我們聲聞人出離三界所創造一個涅盤的假相。
那麼,什麼時候才是功德圓滿呢?“若得作佛時,具三十二相。”必須要成就大乘的佛果菩提。什麼叫佛果菩提呢?第一個,你要有外相莊嚴,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十八不共,種種功德莊嚴;第二個,你要有廣大的福德攝受力,“天人夜叉眾,龍神等恭敬”,得到九界眾生的皈依恭敬,這樣子才可以說是“永盡滅無餘”,才是真正的大事已辦。到法華會上他才知道是這麼回事。
看最後一段。
佛於大眾中,說我當作佛。
聞如是法音,疑悔悉已除。
佛陀講完〈方便品〉,其實舍利弗尊者是成就了信解,信解以後佛陀給他授記,但是這個時候授記還是授了通記。我聽聞如此的法音,又得到佛陀授記以後,“疑悔悉已除。”
其實對聲聞人來說,授記很重要。就是說,因為聲聞人他們法執太重。我們沒辦法想象,阿羅漢那種涅盤寂靜的心中,他烙到心中的那個痕跡有多深,你沒辦法想象。所以蕅益大師說,菩薩是我執重,法執輕。你看菩薩,你聽《法華經》一聽就懂,但是你很容易起煩惱,對不對?阿羅漢相反,阿羅漢不容易起煩惱,他的我執輕,法執重。但是你一旦讓阿羅漢信解以後,他馬上從阿羅漢跳到初地,因為他事修強。當然,他以前所落下的功課,比方說六度,比方說跟眾生的互動,他都要補上去。但沒關係,他成就初地以後,他要補做兩個功課:第一個,福德資糧;第二個,他的中道實相的智慧還要加強。但是他的禪定,尤其是阿羅漢的禪定跟我空的智慧那是非常深刻的,因為他一路走來,事修;尤其他對苦諦的思惟,他那個出離心是很強的。所以各有特色。
但是,我們要知道一點,每一個人的學佛都不是今生的,沒有一個人是今生的,所以每一個人都有特色,這個是正常的,但是你不能執著這個特色是究竟。就是說,“佛說阿羅漢,即非阿羅漢,是名阿羅漢”。你這個特色,如果是向內用來開顯你自性的功德,那這個是好事。我的特色是拜佛,我越拜,我覺得我跟內心越靠近。恭喜你!你的方法對了,善用你的特色。我的特色是做義工,只要有打佛三、佛七,我就去為他煮菜。這是你的特色。你這個特色不斷操作以後,你的內觀加強了,恭喜你!如果你把你的特色變成執著,變成高慢,跟人家比較,那你方向就錯了。
所以這個關鍵在哪裡?就是外緣跟內觀。就是說,有特色是對的,沒有一個人學佛是平等的。佛法是這樣:每一個人是完全不一樣,到最後是越修越一樣,就是“方便有多門”,但是“歸元無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