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第97集《妙法蓮華經》(第2/7 頁)
心性當中,你具足十法界的染淨諸法。
也就是說,從我們的本來面目來說,我們可能成佛,因為我們有佛法界的因種。我們也可能墮三惡道,我們也可能變成阿羅漢、菩薩等等。既然我們有十法界的可能,你如果有選擇的話,你一定會發菩提願:我一定要成佛。所以我們發起菩提願,來帶動我們成佛的種子,使令它生起現行。
好了,那麼你這樣子經常觀了以後,你就會慢慢把你表層的顛倒妄想給淡化掉,你的內心怎麼樣?把心帶回家。你已經不是一個過去的流浪漢了,你是一個有家的人了。你以什麼為住呢?你可以勇敢地說出來:我以清淨心為住,以菩提願為住。恭喜你!你找到了成佛的正因了,你跟十方諸佛住在同一個家裡面了。雖然從因緣來說我們如此的卑劣,佛陀如此的莊嚴,但是那個是時間的問題。因緣是時間的問題,重點是你能夠找到自他不二,你找到十方諸佛跟你的共同點,這是非常關鍵的!就是我們講成佛的初心。這個時候你有資格說,你走上了成佛之道了。說你這個人上路了,你在《法華經》的修學當中找到佛陀的知見,你這個車子已經不是在市區打轉了,你怎麼樣?走上了高速公路,成佛對你來說是遲早的問題了。
所以這個理觀,這個實法是最關鍵了!就是你一個人,你今生當中有沒有成就,我講實在話,一個人到了五十歲以後你就知道。可能我講這句話,年輕人會不服氣。你到五十歲,你覺得你今生修行大勢已定,你就這樣子了。因為你的精神體力有限,你該衝的,在年輕的時候該努力的,都做過了,到五十歲你就要開始思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了。這不是精進的問題了,而是你的方向有沒有正確。
所以它的意思就是說,成佛之道是由內而外。你要先改變你的知見,然後你才能夠生起修行,這樣子才叫做妙法。整個《法華經》的思想,就前面這兩個字,叫做妙法。如果你今天沒有找到你的家,你只是從外面送進去很多的法,那你這個修行就像蕅益大師說的,“如隔日瘧”。說你有瘧疾,但是你這個藥吃的不是治本的,就是暫時止痛的。那麼這個隔日瘧就是有時候發作,有時候沒發作;有時候沒發作,有時候發作。
所以,你如果說沒有修《法華經》,你會發覺你的修行很有挫折感。有時候打完佛七的時候正念清楚,然後娑婆世界再稍微晃盪幾下,又是煩惱粗重。因為你一直事修,你就是用單一的法去壓制你單一的煩惱。但是我提醒你,你壓不過它的,因為它在你修行之前,就在你的內心世界了。如果按資格,它是比你強大。你如果不迴歸到生命的原始點,你就落在修行的弱勢,因為我們大部分都打妄想。所以,你今天不修理觀,你就很難改變自己了,很難改變了,你沒辦法改變了。你不可能用短短的幾十年修學,去改變你無量劫所累積的思想、個性、自我意識,這不可能的!你根本不可能挑戰它的。
但是,如果你正確透過佛陀的方法,“何期自性,本自清淨”,那就不一樣了。那它變成怎麼樣?它變成如夢如幻,它變成是沒有根,叫達妄本空,它是沒有根本的。而你變成怎麼樣?你這個時候變成化被動為主動了,你站在本來面目的角度面對妄想。從今以後,你的修行完全在你的掌控當中。你只要做一件事情——不隨妄轉就好了。因為它本來就是生死輪迴留下來的產物,跟你本來就沒有關係的,那是一個因緣所生法。
所以整個《法華經》的思想,就是理觀帶動事修,而事修又幫助理觀。當然,我們這樣講並不表示說事修不重要,那你這樣也執理廢事了。我們該持戒持戒,該佈施佈施,該拜懺拜懺,該唸佛唸佛。但是你的心態,你用什麼心在唸佛, 你用什麼心在佈施,那個能唸的心不可思議,那種自性功德力要把它表現出來。這樣子,你的修學跟一般人不一樣。一般人修學只有一個力量,叫法力不可思議,而你叫做能唸的心不可思議,所念的佛不可思議,你用兩種力量來修學。就是你今天用你的摩尼寶珠來做貿易,跟因緣法互動,跟一個窮子,他今天是在外面完全靠自己的體力去打工,那就不一樣了。要套一句蕅益大師說的,那叫日劫相倍,你修一天,剛好是他要修一劫。
所以,成佛之道不是體力活,它完全是智慧的引導,就是你今天站在什麼角度來面對你自己無始劫來留下的顛倒妄想。你承認它是真實的,那你就很難修行了;你安住清淨心來看它,你確定它是虛妄的,那它就不是你對手了。道理就是這麼簡單。你要是迷真起妄,那就全部是妄;你要返妄歸真,那什麼都是真。所以,這個地方的核心思想,就是理觀帶動事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