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第23集《妙法蓮華經》(第5/7 頁)
法門、過程,把自己給綁住了。就是說,每一個禪宗都有它的法門,不管是打你罵你也好,它只是一個方便門,那個不是重點。它的重點要你迴光返照。它打你也好,罵你也好,它重點不是要打你,重點也不是要罵你,重點也不是要你去淘米,看你能不能夠借事修心、能夠迴光返照你的心。是誰在淘米?是誰在打坐?打坐者誰?淘米者誰?你要把你那個本來面目找出來。那你今天是心外求法,你去注意那個淘米的行為,你去注意那個打坐的行為,你去注意那個棒子是怎麼打你的,所以你就落入了法門的執著了。這個是你的一個盲點。雪峰禪師聽到這一句話以後恍然大悟,跪下來跟巖頭禪師頂禮,從今以後變成大善知識。
就是,同樣一件事情,你是怎麼切入的?所以智者大師說,四諦法門通四教。誰說苦集滅道是通阿羅漢?如果你能夠法法消歸心性,你能夠圓教的無作四諦,你就直趣佛道!法門只是你本身的需求。你有這個煩惱,你就可以修四諦法門;你沒有這個煩惱,你就不需要修。所以,我們會從以前因緣法門的修證而會歸到——其實生命是一種自性功德的開顯,這個就是妙法。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今天不從心性的觀照來帶動所有的修學,你即便是做了無量劫的修學,你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你離佛陀的智慧跟功德那就差太遠了。關鍵就在這裡。
前面講到三乘的修行者是不能了知的,那麼這個“妙法”誰能夠了知呢?我們看佛陀的總結。
又告舍利弗 無漏不思議
甚深微妙法 我今已具得
唯我知是相 十方佛亦然
這個無上甚深微妙法,只有一個人究竟了知,就是佛陀跟十方諸佛。所以佛陀告訴舍利弗說:“無漏不思議,甚深微妙法,我今已具得。”“甚深微妙法”指的是實智,就是“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本自具足”的那一念,“萬法唯是一心”的那種智慧,“唯我知是相”。當我們依體起用的時候,我們一心能夠開出萬法。佛陀為什麼能夠廣設方便?佛陀為什麼能夠對聲聞人講四諦、對緣覺人講十二因緣、對菩薩講六度?因為佛陀證得了這一心的觀念,所以他能夠一方面從自受用,能夠所謂的即權而實,萬法唯是一心,又能夠即實而權,而一心開出萬法。不是我釋迦牟尼佛如此,十方諸佛都是如此。所以成佛的正因就出現了,就是他證得了一心真如,所以他能夠開合自在。這個是說明了成敗不在法門的操作,而是你內心是不是能夠真實覺悟那種一心真如的妙法。
己二、動執生疑分二
那麼佛陀講到這,是把佛陀的智慧講完了。那佛陀的目的是什麼呢?為什麼把佛陀這個一心真如的智慧開出來呢?當然是己二的“動執生疑”,搖動三乘人對法門的執著,而使令他們生起疑惑,來進而向佛陀請求開示。
庚一、明諸佛顯實
舍利弗當知 諸佛語無異
於佛所說法 當生大信力
世尊法久後 要當說真實
這地方講出兩件事情:第一個,舍利弗你應該知道,“諸佛語無異”。今天不但是我如此,十方諸佛教化眾生的原則是相同的。也就是說,所有的佛陀一出來,一定是兩段式的教學,一定是先施設方便,最後再開權顯實、會三歸一。十方諸佛都是這樣子做的。因此,事到如今,你們要做的就是“於佛所說法,當生大信力”。這是第一個,勸信。
第二個,顯實。為什麼要相信呢?因為“世尊法久後,要當說真實”。這句話在《法華經》相當有名。就是佛陀開演因緣所生法以後,他總要會歸到一心真如了。佛陀不能一直講因緣所生法,這個是沒辦法收尾的。講完因緣所生法一段時間以後,眾生修學各有成果,佛陀一定要把這些因緣的法會歸到一念心性,這才圓滿。
這個地方,勸信的意思就是說,當然一般有人說修行依法不依人,這個觀念也不見得對。有些法門是一種思議境,比方說因緣果報,你造善得安樂果報,造罪得痛苦果報,這個可以理解,你可以判斷這個法對不對。諸行無常無我,你從日常生活也知道,生命是變化的,是不可掌控的。但是如果說我們一念心性本來清淨、本來具足,這種不思議境,你怎麼依法呢?你只能依人。
所以佛陀告訴舍利弗說,你現在要放棄你過去的思惟了,不能用法的思惟。用法的思惟,我後面的話你就聽不進去了。佛陀意思就是說,你先放下你過去的成見,你先對我有信心,我才有辦法改變你,我才有辦法拔除你無始的法執。就是說,“於佛所說法,當生大信力”,你必須對佛陀有信心。這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