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第28集《妙法蓮華經》(第7/7 頁)
對其他的偉人去供養,那又不同了,那可能只有一種對他的善根力,沒有因緣力。就是,他今天的結緣是跟佛陀結緣哪!你只要跟佛陀結緣,佛陀就有辦法度化你。
第一個,他內在有善根力;第二個,外在有因緣力。
就像阿育王一樣。阿育王是佛陀滅度以後一百年出世。其實,阿育王在佛在世的時候,曾經做一個城中的小孩子。佛陀那個時候帶著阿難尊者去城中託缽,前面就有兩個小孩子在玩。其中一個叫德勝,這個德勝就是阿育王的前生,他跟另外一個小孩子在玩。他們兩個玩泥土的時候,突然看到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佛陀,他起歡喜心,就把泥土捏成一團(就是他把這個當成一種寶物,其實它是泥土),他就要去供養佛陀。阿難尊者一看他拿這個泥土,就擋在前面。佛陀說,你閃開,讓他供養。這個時候,因為他是小孩子,太小,他沒辦法供養,那麼另外一個人就跪在地上,讓德勝踩在他身上,佛陀把這個缽放下去,就接受供養。供養以後佛陀授記,他說你以後會成為大國王,護持三寶。你這個同伴,跪在地上給你踩的這個,變成你的大臣。那果然阿育王后來就是孔雀王朝的一個國王,他當時真的是統領了所有印度。後來學佛了,蓋了很多塔廟。
諸位!佛陀講這些,意思就是,雖然心性很重要,但是你們都不要忘了“諸法因緣生”,就是你不要執理廢事。諸法因緣生跟法法消歸心性都很重要。你們回憶一下,你們當初怎麼學佛的?哪一個人一開始就聽《法華經》學佛?有沒有?舉手看看。一開始就聽《法華經》的?(有學員舉手)哦,不錯,善根深厚!不過絕大部分的人都是唱<爐香贊>,對不對?唱唱<爐香贊>,結果“皆已成佛道”,至少他走上了佛道。
就是說,雖然佛陀前面一直在講理觀的重要,開權顯實,但是這個地方就提示我們弟子,不要忽略了因緣,乃至於微小供佛的因緣,乃至於你用泥土的供佛因緣。這個就是說,諸法因緣生跟安住一念心性同等重要。簡單講,權法妙,因緣果報很重要;實法也妙。關鍵是你怎麼把它合起來!
我們怎麼樣能夠站在一念心性的角度來面對一切的因緣,一方面能夠開顯自性的功德,一方面能夠結下三寶的因緣。這就是理觀不礙事修、事修不礙理觀。所以,佛陀舉了很多過去發生的例子,而這些人都是從一種微小的因緣跟三寶結緣,但是現在來看,“皆已成佛道”。這個都是過去的事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