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印光法師文鈔白話文解釋四十(第6/6 頁)
境界發生。若心中專欲見境界,則境界便多。倘不善用心,或致受損,不可不知。
那兩句經文,不知出自哪裡,大概也是你過去生中記憶的文字,未必就是佛經中的經文。修習淨業的人,不以得到種種境界為事務,所以也沒有什麼境界發生。如果心中專門想要見到境界,那麼境界就多。倘若不善於用心,或許會導致受到損害,這個不可不知。
彼頭陀之所說,乃屬禪家道理。彼尚不破淨土,是其長處,然彼絕不知淨土宗旨,故與禪對論。彼注重祥光勝境一語,大須斟酌,否則誤人不淺。又謂不可著,以佛法無量,著則成有量,即不能入佛智。何止不入佛智。亦復或入魔界耳。
那位頭陀所說的,是屬於禪宗的道理。他不破斥淨土,這是他的長處,然而他絕對不知道淨土的宗旨,所以將淨土與禪宗相對而論。他"注重祥光勝境”這句話,必須大為斟酌,否則誤人不淺。又說(祥光勝境)不可以住著,因為佛法無量,住著就成為有量,就不能入佛智。其實何只是不能入佛智,也許還會入魔界。
至所云之各佛,乃禪家約心理之論,與淨宗無涉。白光清空,既為如來一毛頭許功德,汝何得以法界一相,寂照不二妄認。實則宿世定境,由淨心而發,固不得當作奇特也。
至於他所說的各佛,是禪家真的ui 自心理體來說的,與淨土宗沒有干涉。白光清空,既然是如來一毛頭許功德,你怎麼可以用“法界一相,寂照不二”來錯妄地加在自己身上。實際是過去世禪定之境,由於清淨心而顯發,所以不要當作奇特的事。
淨土法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有信願,無論行之多少淺深,皆得往生。無信願,即到能所兩忘,根塵迥脫之地步,亦難往生。以真證到能所兩忘,根塵迥脫之實理,便可自力了生死,則不必論。若但有工夫見此理,尚未實證,若無信願,亦難往生。
淨土法門,以信願行三法為綱宗。有信願,無論行持的多少淺深,都能夠往生西方。沒有信願,即使達到能所兩忘、根塵迥脫的地步,也很難往生。因為真能證得能所兩忘、根塵迥脫的實理,便可以靠自己的力量了生死了,那就不必說了。如果只是有工夫見到這個實理,尚沒有證得,若無信願,也很難往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