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印光法師文鈔白話文解釋二十五(第1/6 頁)
接到你的信,知道你所在的地方由於你的提倡,淨土法門得以盛行,非常欣慰。
光徒張虛名,毫無實德,但願有益於人,即屬虛張聲勢,其損在我,而人或得益,亦所樂為。
我徒有虛假名聲,毫無真實德行,只希望能夠利益於他人。即使是虛張聲勢的事情,只不過我自己受損害而已,只要其他人從中可能得到利益,那麼我也是樂意做的。
如談梅口酸,想崖足戰,雖無實事,人起斯心。亦非無益。
就像談到梅子,口裡就會發酸,想到懸崖,腳底就會打戰,雖然沒有見到實際的事和物,而聽到的人卻會生起相應的心念。也不是沒有利益。
至於閣下擬以慈覺故事,直令光慚愧無地耳。光願再寄二十包文鈔,以期送有緣,並留圖書館以長供閱覽。
至於你把我比擬為慈覺大師,這真是令我慚愧的無地自容。我想再寄二十包文鈔,以期望送給有緣人,並留在圖書館以長期提供閱覽。
又今之提倡佛學,須注重於淨土法門,及因果報應。並令入社之人,各各戒殺護生,各各善教兒女。
又現在提倡佛學,必須注重於淨土法門,以及因果報應。並令進入蓮社的人,各各都要戒殺護生,各各都要教好兒女。
國之荒亂,由乏賢人,其源由家無善教而始。而家庭之教,母教更為要緊,故教女比教子關係更大也。
國家的荒亂,是由於缺乏賢能之人,這個源頭是由於家庭沒有好的教育而開始的。而家庭的教育,母教更為重要,所以教育女兒比教育兒子的關係更大。
有賢女,則有賢妻賢母矣。人少有賢母,長有賢妻,欲不為賢人,不可得也,此正本清源圖太平之良策也。願閣下於提倡佛學時,諄諄以此告之,庶佛法世間法皆振興也。
有了賢慧的女子,就有了賢妻賢母了。一個人小時候有賢良的母親,長大了有賢慧的妻子,想要不成為賢能之人,這是不可能的,這是正本清源,圖謀太平的良策。願你在提倡佛學之時,真誠懇切地以此來勸告大家,使得佛法、世間法,都能夠得以振興啊。復唐大圓居士書
觀汝書言學生話,不禁令人好笑。今說一喻,譬如太醫院御醫,凡醫書,病源,脈訣,讀得熟如明鏡映現,及至臨症,則茫無所從,不知該用何藥。汝之所問,與此醫生見識,毫無有異。
看你在信中言及學生所說的話,不禁令人好笑。現在說個比喻,譬如太醫院的御醫,凡是醫書,如《病源》、《脈訣》等,都讀得爛熟,如同明鏡映現一般,但到了臨床對症,就茫然無所適從,不知道該用什麼藥。你所問的,與這個醫生的見識,沒有絲毫的差異。
佛法原是教人了生死的,非只當一種高超玄妙話說說。彼下劣知見之當哲學研究佛法者來,必須先對彼說佛說法之所以然,是要人對治習氣,洗心滌慮,敦倫盡分,慈悲仁讓,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斷惑證真,了生脫死,自利利他,共證真常,漸次修習,至成佛道耳。
佛法原本是教人了生死的,並不是只當作一種高超玄妙的話來說的。那些下劣知見,將佛法當作哲學來研究的人來了,必須先對他們說明佛陀說法的所以然,是要我們對治習氣,洗淨內心,滌清思慮,敦崇倫常,恪盡己分,慈悲一切,仁義禮讓,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斷惑證真,了生脫死,自利利他,共證真常,漸次修習,最後成就佛道罷了。
所有經教,皆為發明如上所說諸事理故。若唯求明瞭,不欲實行,豈非優人作戲,尚得謂之為學生乎。
所有的經教,都是為了發明如上面所說的諸多事理的緣故。如果只求明白瞭解,不想去實行,難道不是如同演員演戲,還能稱為是學生嗎?
如其天姿聰敏,不妨研究性相各宗,仍須以淨土法門而為依歸,庶不至有因無果,致以了生脫死之妙法,作口頭活計,莫由得其實益也。
如果他的天姿聰敏,不妨研究性相各個宗派,但仍然必須以淨土法門作為依歸,才不至於有因無果,導致將了生脫死的妙法,當作口頭功夫,而不能得到其實際利益。
必須要主敬存誠,對經像如對活佛,不敢稍存怠忽,庶幾隨己之誠大小,而得淺深諸利益也。至於根機鈍者,且專研究淨土法門,果真信得及,守得定,決定現生了生脫死,超凡入聖,校彼深通經論,而不實行淨土法門者,其利益奚啻天地懸殊也。
必須要恪守誠敬,對經像如同面對活佛,不敢稍稍存一絲懈怠輕忽,才可以隨自己的誠心大小,而得到或淺或深的利益。至於根機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