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印光法師文鈔白話文解釋二十三(第3/5 頁)
,方為穩當。況法相禪教之精微奧妙高深而不可企及乎哉。
《大乘起信論》實是學佛的綱要,然而對於劣根之人,以及初學之人,很難得到利益。即使將《大乘起信論》研究的通透徹底,也還是須要依唸佛求生淨土,方才穩當。何況法相、禪教的精微奧妙高深莫測,是不可能企望到達的啊。
汝心如此其高,乃不知分量之高。其志又謂根性劣弱,何望生西,但能不墮惡道,此堪自慰。不知不生西方,將來必墮惡道。此係違背佛教,及與光說,何可雲始終奉行教誨,一心持念彌陀乎哉。
你的心如此的高,這是不知分量的高。而志氣卻又很低下,說自己根性低劣怯弱,如何指望生到西方,只要能不墮到惡道,就感到安慰和滿足了,殊不知如果不生西方,將來必定要墮惡道。你這是違背佛的教導,以及我所說的話,怎麼可以說:“始終奉行教誨,一心持念彌陀”呢?
今以汝之身,膺人之職業,又非上等資格,其所立之心與志,真令人可嘆可笑。汝且息彼做大通家之狂妄心,專心研究淨土法門中書,文鈔與高邵麟徐女士書中備說。
如今你生而為人,擔任著人的職業,又不是上等的天資。你所立的心願與志向,真是令人可嘆可笑。你暫且息下做大通家的狂妄心,專心研究淨土法門中的書籍,《文鈔》中“與高邵麟、徐福賢女士”的書信中對此有詳細說明。
隨所開示,依之生信發願,不以自己根器下劣,高推往生於度外。且常隨動隨靜,將一句彌陀,當做本命元辰。其居心行事,須要與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之宗旨合。
隨所開示的話,依照去做而生信發願,不要因為自己的根器下劣,從而覺得往生淨土這個目標太過高遠,所以就放棄求生淨土。而且平常隨動隨靜,將一句阿彌陀佛,當做本命元辰。居心行事,須要與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宗旨相符合。
倘有餘力,諸大乘經,不妨隨意受持讀誦,當以志心受持為本,且勿急欲洞徹其義理為事也。
倘若還有剩餘的力量,諸大乘經,不妨隨著自己的意願來選擇受持讀誦,應當以專心受持為本,不要急切貪求洞明徹究其中的義理為事。
果能志誠之極,教理自會透徹。若先欲透徹,不從志誠持誦做,即透徹亦無實益,況決難透徹乎。
果真能夠志誠到極點,教理自然會透徹。如果事先就貪求要透徹義理,卻不從志誠持誦做起,那麼即使透徹了也沒有實際利益,更何況這樣做是很難透徹的呢。
法相禪教,畢生研究,也難得其旨歸。即得,誰能不斷惑業,了生脫死。欲斷惑業了生死,恐夢也夢不著。
法相禪教,一生來研究,也很難得到其中的宗旨歸趣。即使得到,誰能夠不斷見思惑業,就了生脫死呢?可是想要徹底斷除見思惑業,而了脫生死輪迴,恐怕連夢也夢不到啊。
汝於光文鈔尚未詳閱,故其所說,高則衝於霄漢,卑則入乎滄溟。文鈔中屢屢說所當看之書,及看經等法則,並法相禪教之難以得益處。
你對於我的《文鈔》尚且未能詳細閱讀,所以你所說的,心高到衝於九霄雲漢之上,但志向卻卑到入於滄海深溟之下。《文鈔》當中多次說到,所應當看的書,以及看經的法則,和法相禪教難以得到實際利益之處。
以淨土法門,仗佛慈力,其餘法門,皆須己力。一為通途教理,如世之士人,由資格而為官。一為特別教理,如世之王子,一墮地即為一切臣宰所恭敬。
因為淨土法門,是仗佛陀的慈力,其餘的法門,都必須靠自己之力。一個是通途教理,如同世間的讀書人,只能根據他自己的天資和功績而得到相應階位的官職。一個是特別教理,如同世間的王子,一出生就受到一切大臣宰相的恭敬。
二種法門,不可並論,而具足惑業之凡夫,可不慎所擇哉。流通基金,縱慾增益,何可作募緣辦法。有信心有財力者,與之商量,俾其補助,即可矣。
二種法門,不可以相提並論,而具足惑業的凡夫,可以不謹慎地選擇嗎?流通處的基金,縱然想要增加增多,然而怎麼可以採取募緣的方法呢?有信心、有財力的人,與他商量,讓他補助,就可以了。
又經典甚多,汝心欲大開門庭,鄭州有幾個人請。但取普通人能看者,請以備購。有大部普通人不看者,須預訂,轉為代請,則省資本,亦不至請來售不出,將錢佔到不得受用耳。
另外,佛教經典很多,你心裡光想著要大開門庭,卻不想想鄭州請經典的人有多少。只要取普通人能看的經書,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