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印光法師文鈔白話文解釋三(第2/7 頁)
易辦之沙,供之座下。固知無用,聊將其誠。倘亦用以塗地,庶可滅我罪垢,長我福田。因將七題一串穿來,儱侗論之,以塞其責。
雖然說與人交往,貴在盡其所能的力量。過去有童子捧沙供佛,佛即歡喜納受。因為沙是童子力量所能辦到的,他供養的誠心,與供養無上珍饈妙味,平等沒有差異。現在以我所容易備辦到的沙,來供養座下您。雖然知道沒什麼用,姑且就供養一片誠心吧。就像用沙來塗地,或許可以滅除我的罪垢,增長我的福田。因此將七個題目一起串起來,籠統討論,來勉強作答。
論曰,執心在內在外在中間等,乃凡夫之情見也。執心定不在內在外在中間等,亦凡夫之情見也。非直指見性是心非眼,即末顯本,指波即水之真智也。何也。以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七大,一一皆如來藏妙真如性,周遍法界也。若有在有不在,則非如來藏妙真如性,不周遍矣。以如來藏妙真如性,含育生佛,包括空有。世出世間,無有一法能出其外,不在其中故也。
論說:執心在身內、在身外、在中間等等,這是凡夫的情識分別知見。執著心一定不在身內、在身外、在中間等等,也是凡夫的情見啊!並非直指見性是心不是眼,這是指即末顯本,指波浪就是水體的真智啊!為什麼呢?因為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七大,一一都是如來藏妙真如性,周遍法界。如果有在某處、不在某處的分別執著,就不是如來藏妙真如性,不能周遍了。以如來藏妙真如性,含育眾生佛陀,包括空、有二法。世間、出世間,沒有一法能夠超出如來藏之外,沒有一法不在妙真如性之中的緣故啊!
以凡情觀之,豈但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七大,皆屬生滅,皆非真如。即斷惑證真,成等正覺,亦不出生滅之外。以聖智觀之,非但斷惑證真,成等正覺,固屬真如。即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七大,全體真如。從本已來,原無一毫生滅之相可得。再進而論之,真亦不立,如本無名。一心尚不可得,有何二門之可論哉。是為究竟真如,究竟如來藏妙真如性,究竟心。正所謂五蘊皆空,度諸苦厄,圓滿菩提,歸無所得者也。
以凡夫情見來觀,不但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七大,都屬於生滅,都不是真如。就是斷惑證真,成等正覺,也不超出生滅之外。但以聖人的智慧來觀,不但斷惑證真,成等正覺,固屬於真如。就是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七大,全體是真如。從本已來,沒有一絲毫的生滅之相可得。再進一步討論說,真也不立,如本無名。一心尚且不可得,有什麼二門來可以討論的呢?這才是究竟真如,究竟如來藏妙真如性,究竟真心。正所謂的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圓滿菩提,歸無所得者啊!
如上一番說話,乃( 光) 二十年前偶爾夢著者。今承其雅意,獻於座下。如曰必須分而論之,詳其文義語脈旨趣,則非( 光) 之衰頹心目,荒唐學業,所能辦也。請求之古德,及當代講家。自能暢座下之本懷,愜 (qi è) 座下之素志耳。
如上面這一番話,是我二十年前偶爾夢到的。今天承蒙您的雅意,獻於座下。如果說必須要分開來討論,詳述其中的文字義理、言語脈絡、宗旨歸趣,就不是我衰頹的心力視力,荒疏的學業,所能辦到的了。請您去求教古德,以及當代的講經大家。自然能夠暢遂您的本懷,滿足您平素的志願啊!與四明觀宗寺根祺師書
接手書,並顯感利冥錄,不勝歡喜。知諦公此番講經,比前次更覺光輝。因逐一看畢,即送餘人。多有見聞,深為詫異。私相謂曰,諦公已證聖果,關帝尚未明心。( 光) 聞而謂之曰,此事須從白關用心處究,則事理兩當,絕無濫聖屈賢之失。白公且置弗論。
接到你的信,以及《顯感利冥錄》這本書,非常歡喜。知道諦閒法師這一次講經,比上一次更加殊勝。因此將這本書一一看完,隨即就送給了其他人。有許多看過這本書的人,都很詫異。私底下互相說:諦閒法師已經證得了聖果,而關聖帝君還沒有明瞭心地。我聽到後對他們說:這件事必須從城隍爺白知、護法神關帝二位的用心之處來推究,那麼就事理兩方面都恰當,絕對沒有混濫聖人,委屈賢者的過失了。城隍爺白知暫且不說。
夫關帝者,在生時乃富貴不淫,貧賤不移,威武不屈之大丈夫。歿後皈依智者,願為伽藍,護持佛法。自智者至今千三百餘年。天下叢林之主人,多有法身大士,乘願宏法者。關帝一一護持親近,豈至於今,尚有未了,而求抉擇開示於諦公。何聰明如帝君,而復愚鈍不蒙法益之如是乎。
關帝,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