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印光法師文鈔白話文解釋六(第8/9 頁)
經長劫輪迴六道,這是個永不赦免的牢獄。
阿彌陀佛於往劫中,發四十八願,度脫眾生。有一願雲,若有眾生聞我名號,求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阿彌陀佛誓願度生。若眾生不求接引,佛亦無可奈何。倘志心稱名,誓求出離娑婆者,無一不蒙垂慈攝受也。
阿彌陀佛在往劫當中發四十八願,度脫眾生。有一大願說:“若有眾生,聞我名號,求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阿彌陀佛誓願度生。若眾生不求接引,佛也無可奈何。倘若志心稱名,發誓求出離娑婆的人,沒有一個不蒙垂慈攝受的。
阿彌陀佛有大勢力,能拔娑婆無底廁坑不赦牢獄之人,直下出離其中,悉皆安置於極樂本有家鄉,令其入佛境界,同佛受用也。
阿彌陀佛有大勢力,能救拔娑婆無底廁坑,不赦牢獄中的人,直接當下出離其中,全部安置在極樂本有家鄉,令他們進入佛的境界,同佛一樣受用。
欲生西方,最初須有真信切願,若無真信切願,縱有修行,不能與佛感應道交,只得人天福報,及作未來得度之因而已。若信願具足,則萬不漏一。永明所謂萬修萬人去者,指信願具足者言也。
想要往生西方,最初必須有真信切願,如果沒有真信切願,縱然有修行,不能與佛感應道交,只能得到人天福報,以及作未來得度的因而已。如果信願具足,就一萬個人不會漏掉一個。永明延壽禪師所說的:“萬修萬人去”的人,就是指信願具足的人。
既有真信切願,當修唸佛正行。以信願為先導,唸佛為正行。信願行三,乃唸佛法門宗要。有行無信願,不能往生。有信願無行,亦不能往生。信願行三,具足無缺,決定往生。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
既然有真信切願,就應當修唸佛正行。以信願作為先導,唸佛作為正行。信願行這三法是念佛法門的宗要。有行持卻沒有信願,不能往生。有信願沒有行持,也不能往生。信願行這三法具足不缺,決定往生。能不能往生全靠信願有沒有。品位高下全靠持名的深淺。
言唸佛正行者,各隨自己身分而立,不可定執一法。如其身無事累,固當從朝至暮,從暮至朝,行住坐臥,語默動靜,穿衣吃飯,大小便利,一切時,一切處,令此一句洪名聖號,不離心口。
以唸佛為正行的人,應該各隨自己實際情況而確立功課,不可以死執一法。如果身體沒有事務所累,應當從朝至暮,從暮至朝,行住坐臥,語默動靜,穿衣吃飯,大小便利,一切時,一切處,讓這一句洪名聖號不離心口。
若盥 (gu àn ) 漱清淨,衣冠整齊,及地方清潔,則或聲或默,皆無不可。若睡眠及裸露澡浴大小便時,及至穢汙不潔之處,只可默唸,不宜出聲。默唸功德一樣,出聲便不恭敬。勿謂此等時處,念不得佛。須知此等時處,出不得聲耳。
如果盥漱清淨,衣冠整齊,並且地方清潔,那麼出聲念或者默唸都可以。如果睡眠,或者裸露、澡浴、大小便時,或者到穢汙不潔的地方,只可默唸,不宜出聲。默唸的功德和出聲唸佛的功德一樣,出聲唸佛便不恭敬了。不要認為這些時候和這些地方不能唸佛。必須知道這些時候和地方,只是不能出聲唸佛。
又睡若出聲,非唯不恭,且致傷氣,不可不知。雖則長時念佛,無有間斷。須於晨朝向佛禮拜畢,先念阿彌陀經一遍,往生咒三遍畢,即念贊佛偈,即阿彌陀佛身金色偈。念偈畢,念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隨即但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或一千聲,或五百聲,當圍繞念。若不便繞,或跪或坐或立皆可。念至將畢,歸位跪念觀音,勢至,清淨大海眾菩薩各三稱。然後念淨土文,發願迴向往生。
另外,如果睡眠時候出聲唸佛,不但不恭敬,而且還會傷氣,不可不知。雖然長時間唸佛沒有間斷。必須在早晨向佛禮拜完,先念《阿彌陀經》一遍、往生咒三遍、念贊佛偈,就是:“阿彌陀佛身金色”這個偈。念偈完念“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隨即只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或者一千聲,或者五百聲,應當圍繞念。如果不方便繞念,或者跪、坐、站都可以。唸到將要完時,歸位跪著念觀音、勢至、清淨大海眾菩薩各三稱。然後念淨土文,發願迴向往生。
念淨土文者,令依文義而發心也。若心不依文而發,則成徒設虛文,不得實益矣。淨土文畢,念三歸依,禮拜而退。此為朝時功課,暮亦如之。若欲多多禮拜者,或在唸佛歸位之時,則禮若干拜佛外,九稱菩薩,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