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考中了秀才(第2/4 頁)
徐子謙擺了擺手,語氣堅定:“青雲,你的天資與勤奮都在我眼中。科舉不光是為了功名,也是為了給你一個更好的身份掩護。若能考取秀才,再進一步成為舉人,你便有了可以與張維平抗衡的籌碼。”
趙文清聞聲從書房走出,聽到這番話後點頭附和:“青雲兄,我看先生的建議甚好。以你的努力,再加上我與你並肩作戰,考個秀才不成問題。”
正當幾人討論時,趙父從廳堂走出,手裡拿著一杯熱茶,聽到徐子謙的提議後哈哈一笑:“子謙先生果然深謀遠慮!青雲啊,考取功名確實是個好法子,尤其是在這個風聲漸緩的時候。”
他走到李青雲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你不用擔心戶籍的事,我已經託人打點過了,縣衙那邊可以為你辦理一個新的身份,為你改姓趙,對外只稱是我的遠方侄子。只要你透過考試,接下來的路會好走許多。”
李青雲感激地說道:“多謝伯父,先生。青雲雖有些忐忑,但我願一試。”
趙父笑著說道:“這才是我趙家客人該有的氣魄!不過,你這段時間可得全心備考,練劍可以暫緩一些,文清會幫你準備課本與題目。”
從這天起,李青雲的日子又進入了新的軌跡。他白天跟隨趙文清溫習八股文和策論,晚上則獨自挑燈練字。薛逸風也減少了對他的劍術指導,常常戲謔道:“別學劍學得太多,到時候考試的毛筆都被你當成了長劍。”
趙文清對此也不放過機會打趣:“青雲兄,你要知道,考場裡可沒有對手與你比劍。還是多背幾篇策論吧。”
宋懷玉則時常送來茶點,輕聲提醒他注意勞逸結合。趙府的書房裡,墨香與茶香交織,空氣中透著一股緊張又溫暖的氣息。
一個月後,童試的日子到了。趙父將一切安排妥當,甚至親自為兩人準備了書箱與乾糧。清晨,趙文清一襲整齊的儒衫,笑著對李青雲說道:“青雲兄,這次我們一起考,既是對自己的證明,也是為了不辜負先生和家人的期望。”
李青雲點頭,目光堅定:“趙兄放心,我不會讓大家失望。”
兩人乘著馬車前往縣衙考場,趙父親自送行,在門前叮囑道:“文清,青雲,這次的考試你們不要太過緊張。放平心態,把你們的學問展現出來就是。”
趙母也微微一笑:“好好考,回來我們給你們慶功。”
進入考場後,李青雲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緊張。身旁的考生神色各異,有人低聲背誦八股文,有人拿著毛筆不停比劃。趙文清看出了他的緊張,低聲說道:“青雲兄,別怕,考試不過是另一次戰鬥。你能揮劍斬狼群,自然也能揮筆定乾坤。”
考場的號令聲響起,監考官一聲令下,幾百名考生依次進入考室。每人被分配到一間狹小的單獨考舍,三面是木板圍擋,只有一扇通風的小窗。李青雲揹著書箱,隨著人流緩緩前行,他感到心跳漸漸加快,手心微微冒汗。
“冷靜些,這是另一場戰鬥。”李青雲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的腳步穩下來。他抬眼望向不遠處,看到趙文清步履從容,眼神中帶著一抹自信,心中暗道:“趙兄的鎮定讓我汗顏,看來我也不能落於人後。”
坐進自己的考舍後,李青雲將書箱放下,從中取出文房四寶擺在案頭。小小的書案上只夠放下筆、墨、硯與考卷,他展開考題時,手指微微顫抖了一下。
“‘治國安邦,以何為本?’”李青雲低聲念出題目,心中頓時一陣緊張。這是策論題,雖不算過難,但答題內容必須切中要害,稍有疏漏,便可能影響最終成績。
他抬手提筆,試著讓心靜下來,腦海中閃過徐子謙先生講解的場景:“治國者,以民為本。凡政之所施,當以利民為先……”
隨著記憶的湧現,他的思路逐漸清晰,筆尖飛快地在考卷上書寫起來。毛筆在紙上劃過,字跡如行雲流水,飽含著他三年來所學的沉澱。
不遠處的趙文清坐在另一間考舍,握筆的手如刀刻般穩健。他掃了一眼題目,嘴角微微上揚,心中暗自得意:“這題正中我擅長之處。今日這考場,怕是無人能在策論上勝過我趙文清。”
他將墨筆蘸飽,字字句句灑脫有力。不同於李青雲的謹慎和深思,趙文清的書寫更顯果斷而自信。他的回答不僅緊扣題意,還引經據典,筆墨間透出一股學霸的銳氣。
“青雲兄不知道寫得如何。”趙文清放下筆,微微抬眼,望向不遠處的考舍。他心中雖帶著對李青雲的欣賞,卻也不忘自己的傲氣:“希望你不要讓我太失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