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苦勸(第2/21 頁)
難管的學生趕出去故意提的過分要求。不過這裡男孩子青春期不能平穩過渡導致出現精神問題或者沾染酒精毒品的不少。收容所裡年紀小的多是這種情況。國內正相反。有了軀體病症看醫生挺積極。對於精神情緒方面的病就諱莫如深,堅決不能承認自己有這方面困擾,更不能去看醫生。我的原生家庭也不是很正常。我媽算半個精神病了,特別焦慮,為了一點很小的事情就能有非常大的情緒波動。我爸媽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有很大問題,導致我家姐弟三個性格和社交問題都不少。但是我們家很神奇的沒有婆媳關係的問題,以至於我弟媳跟弟弟離婚了,孩子跟媽媽。但是我弟媳跟我爸媽依然關係不錯,每週末我爸媽都把孩子接回老家待兩天。所以精神病其實不能單純跟壞和蠢劃等號,雖然他們很多時候表現類似。我媽是前段時間有軀體症狀,不能吃東西,吃了就吐。剛開始以為就是普通疾病,可是跑了好多醫院做了各種檢查,住院輸液各種折騰,什麼毛病都查不出來病也治不好。最後就是病急亂投醫凡是掛醫生,醫院幾個字的都去看。最後看到精神病醫生,幾顆抗焦慮藥下去,好了。以前給我媽打一次電話,好幾天喘不過氣來。那種撲面而來的強烈負面情緒,她好像活不下去的痛苦,能把我好不容易調整出來的平和狀態瞬間擊碎。現在好了,吃了抗焦慮的藥,整個人都輕鬆了,精神好了胃口好睡眠好,全家都輕鬆了好多。據我媽說就是吃了藥容易犯困,副作用吧。我說那你困了就睡唄。焦慮的人睡眠不可能好,吃了藥容易困正好多睡覺,對身體好。我們都覺得這些精神病們又壞有蠢。是因為一方面他們處理不了自己的黑暗面,另一方面他們認知水平很低。實際上一個長期處於暴躁焦慮抑鬱狀態的人,認知是嚴重受損的。藥物控制好了,他們的認知水平也會提高。人格障礙可能更難搞一點,不知道藥物治療是不是有效。自戀型人格障礙號稱沒有症狀的精神病,可能是普通人生活裡最容易遇到的一種人格障礙,男性居多。我想想覺得中國的大環境簡直是自戀型人格障礙男培養的完美溫床。重男輕女的普通家庭的普通男孩,卻在家裡被父母當成命根子金鳳凰,導致他們也認為自己是宇宙中心。偏偏出了家門是再普通不過的人,甚至是底層。如果接受不了這個落差,很容易往盲目自大自戀的方向走。加上他們的父母也給不了他們真正的愛,童年充滿了貶低打壓控制和以愛之名的剝奪。好了一個自戀型人格障礙者生成。問題在於他們很會偽裝成普通人,甚至還比較優秀的人。大部分人都是在跟他們建立了親密關係之後才發現他們的問題。還有,也並不是婚姻不幸福的人就是有病。婚姻不幸福的原因多種多樣,正常人也會婚姻不幸,離婚。實際上我覺得如果是身邊真的有性格情緒和人格病態到精神病狀態的人,一看就懂,人類應該是有區分這些病態的本能。只不過是現在這種本能反而被社會化過程中的教育和洗腦扭曲了我自己是有點抑鬱和社交障礙的,找的老公也全家不正常,還有自戀型人格障礙傾向,可能沒有障礙那麼嚴重,但是已經很讓人痛苦了。就好像如果你沒有一個正常的原生家庭,在有害的親子關係中長大,那就很難有建立健康親密關係的能力,不管學歷多高其他方面做得多好。已離婚。我父母養育了三個孩子,兩個離婚,一個堅決不婚不育。所以我現在對我兒子的全部期望就是身體和心理都健康。希望這種糟糕的家族傳承在他這裡能中斷。我所有的空閒時間都用來帶他玩,讓他出去自然環境裡跑跳,逗他開心的哈哈大笑。學習成績啥的都是浮雲。我之前就想到過,我好像就是不喜歡人類。不管別人對我多好,我都覺得自己待著更開心。所以我想著,如果我一直對我兒子很好,看見他正面回應他,給他溫暖和愛還有開心,那他是不是長大後會自然的喜歡人類。前兩天看到李玫瑾的影片,有一個觀點是孩子三歲前要照顧呵護他,這樣他長大後才會喜歡人,對人好。就覺得可能我做對了。還有如果我儘量每天都讓孩子開開心心的,那他長大後是不是自然就是一個開心陽光的人。
很多窮人的原生家庭,其實就是個精神病院,很多父母,就是吸血鬼。但凡你在這樣的家庭住久了,精神都會有點不正常,所以儘早離開,方為上策。為什麼窮人的家庭總是不和?為什麼窮人難以翻身?為什麼窮人的孩子大機率還是窮人?這些問題關注度都很高,最少的也有一兩萬,可見很多人對自己的這個窮鬼環境很不滿意,但又不知道如何處理,為什麼會如此。拋開正只,敏族,聞化,這些敏感話題不談,只從個人發展角度來講。其實,我覺得,貧窮不僅僅只是一種現象,更是一種疾病,一種精神上的傳染病。這種疾病通常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