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章 立界為寨(第1/3 頁)
瓦崗三雄翟單徐,霸佔百里水澤地。
大哥翟讓、二哥單雄信、三弟徐懋功。三雄議事,翟讓說:“農人諺語:芒種前,忙種粟。芒種不種,再種無用。現在是立夏節,半個月後小滿節插犁耙草,芒種節前播種粟谷。等到穀苗出土,那此漁獵流浪人就會相信咱們真正屯田墾荒了,咱們順勢收編他們。”
單雄信說:“時不我待,現在立夏節,氣溫升高,漁人獵人的漁獵物無法長途賣買。其中有家可回的人,都回家準備夏收夏種。餘下的漁人獵人都是真正無家可歸,或者是有家難歸的流浪者。懋弟,現在這裡牛驢耕畜不多,能否從徐莊借調一批牛驢騾馬,把大規模屯田墾荒陣勢擺出來,攝取流浪人的歸服之心。”
“行,立刻差人給耶耶送訊息,一天一夜之後耕畜就會到此,讓家裡帶上幾馱麻布來。大哥二哥,舉事先揚威!凡是加入瓦崗的人,著裝坎肩,統一式樣,使那些流浪人一看就服氣。其次讓咱三家人嚴格守密姓名字號,只稱呼大哥二哥三弟。以免不測禍事。”
翟讓雙手拍掌:“對,隱姓埋名。對流浪人宣稱:瓦崗墾田鄉民自衛團。穿著統一坎肩式樣,有氣魄!做坎肩用布料不多,縫製簡單功夫少。我已帶來幾十匹麻布,連夜趕做坎肩。明天人分五撥,第一撥,三弟規劃田間道路、燒荒隔離帶。我與二弟、兄長、侄兒,分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各帶幾十件坎肩,招撫流浪人。”
單雄信說:“好,隱姓埋名。咱們三家的家人怎麼稱呼?”
“大哥的人稱呼甲一、甲二……。二哥的人稱呼乙一、乙二……。我的人稱呼丙一、丙二……。新招收的人稱呼丁一、丁二……依次類推。”
“好嘞,咱大手粗針,粗線縫坎肩。老老小小齊動手,今晚縫製至少一百件坎肩。”翟讓招呼眾人停止築土牆建房,立刻縫製坎肩。
第二天響午過後,瓦崗增加了幾十個身穿統一坎肩人。從丁一號、丁二號……開始編號。
安排人手割草作為隔離帶,首先燒荒一個高崗地幾百畝。黃昏時分,徐莊三管家領隊,趕著幾十頭牛驢騾馬,馱著種子、犁耙等等農作工具、幾馱麻布,來到了瓦崗。幾十架牛拉犁耕地,數十架耙耬碎土播種粟谷。
沒有道路走不了大車,運不來石碌碡壓墒,土表疏鬆不蓄溼氣,種子難發芽,咋辦?
三管家說:“用腳踏實。”
瓦崗三雄男女老少排成一長溜,挨著踏地壓墒。
入夜,土圍牆大院內搭滿了草棚,住滿了墾田人。一個窩棚內點著小油燈,豆粒大的火苗忽閃忽閃。三雄翟單徐,徹夜商議明天的大事。
翟讓說:“當下招收到了幾十個人,是南北西東四個方向五里內的流浪人。如果向外十里二十里,估計超過千人。我從牛背上馱來的一扇尺徑小石磨,一天到晚不停磨麥子,只能勉強夠現在這麼多人吃粗麵餅。人多沒辦法磨面吃。”
單雄信說:“我已差人去畜牧市場購賣牛和驢,送到徐莊,再由咱們自己人轉送到瓦崗。再送一合小石磨過來。”
徐懋功說:“我的三管家說,瓦崗地是生土田,比熟土田早半個月播種。十天之後是小滿節,他要帶人回莊播種。這次帶來的牛驢,留一半牛驢放在這裡不帶回去了。剛才大哥說小石磨磨麥子,人多不夠吃。咱要築一條旱路,田裡壓墒要大石碌碡,人多吃麵必須要驢拉的大石碾。築了旱路大車才能進來。”
翟讓顯得憂心忡忡:“通了旱路,外人可以隨時隨地進入瓦崗地。不太安全。”
“大哥二哥,剛才說以徐莊作為中轉地。我估摸著算了路程,從瓦崗向徐莊方向,四十里以外有旱路了。我思想過河拆橋。填土築旱路,眼望一里外,就是盡頭路,牛驢馱橋板,搭橋又拆橋。與拉貨大車同行,到下一個盡頭路口搭橋再拆橋。”
“好辦法!咱懋弟啊,希奇古怪點子多。大哥,新來的人分三撥。撥幾個人跟三管家耕地人學犁地,待我買的牛驢到了之後就可接手耕種。另一撥人割蘆葦茅草,築土牆蓋房子。餘下一大撥人挖土填道路,準備接收大碌碡大石碾。”單雄信很興奮。
翟讓說:“我兄長、侄兒摩侯去管種田。我管建房子,二弟三弟去勘探道路,倆人有個商量。道路一定要彎中有彎,岔路之中有岔路,以防外敵入侵。”
小滿節到了,三管家領著一半耕夫與牛驢原路涉水回徐莊,趕季節耕種自家田。留一半耕夫與牛驢,相助徐公子在瓦崗墾荒。臨行前,徐懋功囑託三管家幾件事。
三管家回到徐莊,告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