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 集 金兵擾邊(第3/4 頁)
緊鎖、憂心忡忡,神情凝重、若有所思,靜靜地聽著兩派官員激烈的爭論,內心十分糾結,如同亂麻交織。一方面,他深知李綱的話句句在理、振聾發聵,積極備戰或許能夠有效地保衛國家的安全和尊嚴,維護大宋的榮耀。但另一方面,他又極度害怕戰爭所帶來的巨大破壞和混亂,害怕自己那醉心於書畫藝術的寧靜生活被無情地打亂,失去安逸舒適。
他望著朝堂下那些爭得面紅耳赤、互不相讓的大臣們,腦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現出邊境百姓那悲慘痛苦、生不如死的景象,但同時也想到了戰爭可能給整個國家帶來的巨大災難和混亂,一片狼藉。他不禁想起自己在宮廷中潛心創作書畫時的那份寧靜與快樂,那種陶醉其中、心無旁騖的感覺,他實在不願意失去這種令他陶醉其中、流連忘返的生活。
,!
宋徽宗轉過頭,目光投向身邊的蔡京,語氣略帶焦慮、滿懷期待地問道:“蔡愛卿,對於此事,你究竟有何看法?”蔡京心中暗自盤算著,他深知此刻無論支援哪一方,都可能會得罪另一方,給自己帶來麻煩和災禍。於是,他選擇了一種模稜兩可、兩頭不得罪的態度,小心翼翼、謹小慎微地說道:“陛下,臣以為兩派所言皆有其道理。積極備戰固然可以確保邊境的長期安全,但賠款求和也能夠暫時避免戰爭的爆發。此事還需陛下聖明裁決,權衡其中的利弊得失,以保我大宋江山永固。”
宋徽宗聽了蔡京這番毫無建設性、和稀泥的回答,心中更加糾結和迷茫,如同迷失在黑暗的森林中。他又將目光轉向童貫,憂心忡忡、猶豫不決地問道:“童愛卿,你方才說金兵勇猛無比,那依你之見,我朝若選擇開戰,勝算究竟有幾何?”童貫連忙誠惶誠恐、戰戰兢兢地回答道:“陛下,臣以為我朝勝算微乎其微。金兵自幼在馬背上長大,騎射功夫精湛絕倫,且其軍隊紀律嚴明,作戰經驗豐富,勇猛無畏。而我朝雖號稱擁有百萬之眾,但其中多為未經嚴格訓練的新兵,戰鬥力薄弱,不堪一擊。而且,我朝的兵器裝備在質量和數量上也遠遠不及金兵,差距懸殊。”
李綱聽到童貫如此貶低宋朝軍隊的實力,心中怒火中燒、怒不可遏,義憤填膺、慷慨激昂地說道:“陛下,童大人此言簡直荒謬至極、無稽之談。我朝士兵雖有新兵,但只要給予他們嚴格而系統的訓練,必能在短時間內成為一支精銳之師,戰無不勝。且我朝地域遼闊、地大物博,物產豐富、資源無盡,人口眾多、人才濟濟。只要陛下一聲令下,全國各地的有志之士定會踴躍參軍,保家衛國、義不容辭。我朝的兵器製造技術源遠流長、底蘊深厚,並不遜色於金兵。只要我們能夠迅速籌集足夠的物資,精心打造精良的兵器並非難事,定能克敵制勝。”
宋徽宗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他的思緒如亂麻一般交織在一起,剪不斷理還亂。他想起自己曾經翻閱過的一些軍事典籍,上面記載著宋朝曾經取得的輝煌戰績和偉大勝利,心潮澎湃。但當他看到童貫那一臉憂心忡忡、誠惶誠恐的樣子,心中的天平又開始不由自主地左右搖擺不定,猶豫不決。
此時,一位名叫張叔夜的官員挺身而出、仗義執言,說道:“陛下,臣以為我們可以先採取一種折中的辦法。一方面加強邊境的防禦工事,未雨綢繆;另一方面派遣使者與金兵進行談判,嘗試求和。若金兵願意主動退兵,我們可以給予他們一定數量的財物作為安撫,以和為貴。若金兵執意不肯退兵,我們也能夠有足夠的時間和準備來應對即將到來的戰爭,有備無患。”
這個看似折中的提議,實際上卻存在著諸多難以解決的問題。因為金兵此次侵略的目的十分明確,他們就是要肆無忌憚地掠奪北宋的豐富財富和廣袤土地,狼子野心。透過談判讓他們心甘情願地退兵,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痴人說夢。
宋徽宗聽了張叔夜的話,覺得這個辦法似乎還算可行,有些心動。但他的內心依然充滿了猶豫和擔憂,他害怕這樣做最終會導致兩邊都不討好,既無法滿足金兵的貪婪慾望,又無法有效地保衛國家的安全和利益,得不償失。
在朝堂上激烈爭論的同時,汴京的百姓們也在密切關注著朝廷的決策和動向,人心惶惶。一些有見識、有擔當的百姓紛紛聚集在熱鬧非凡的茶館裡,憂心忡忡、愁眉不展地討論著朝廷究竟應該如何應對金兵那肆無忌憚、無法無天的侵擾,群情激憤。
一位德高望重、飽經滄桑的老者神情嚴肅、面色凝重,語氣堅定、斬釘截鐵地說道:“朝廷必須要果斷地選擇積極備戰啊,金兵如此殘暴無情、滅絕人性,毫無憐憫之心。賠款求和只能是飲鴆止渴,暫時緩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