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第1/2 頁)
“表哥你不一起嗎?”長樂仰著那張粉嫩如春日桃瓣的小臉看向王夜。
王夜嘴角微微上揚,勾勒出一抹打趣的弧度:“我踩的酒麴、釀出的酒,我擔心你爹喝吐了,還是你自己來吧!”
“嗯,那我去學學!”長樂眨了眨眼睛,乖巧地點點頭。
“阿姊多做一些!阿翁也要喝!”城陽窩在王夜懷裡,揮舞著肉嘟嘟的小手,奶聲奶氣地叫嚷著。
“知道了!”長樂頭也不回,脆生生地應道,聲音裡透著滿滿的幹勁。
沒有久留,因為收到訊息,長孫無忌來了。
“表兄,舅父一定是和你談正事的,你還是將城陽留在這裡吧,我會看好她的!”
同樣聽到下人稟報的長樂,仰著小臉,神色認真的那像個十歲的孩子。
“行吧,記住別讓她去踩,她體重不夠!”王夜蹲下身子,抬手輕輕捏了捏城陽的小臉蛋“等表兄回來!”
“知道了!表兄放心去!”倆小丫頭用力地點點頭。
王夜自是知道他來的目的,給了他和眾位大臣一批耕種的小麥。
看在長孫皇后的面子上,王夜通知他、再給他加一些高產紅薯。
關於長孫無忌,史書上褒貶不一,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他是個堅定的保皇派。
有人說是他殺了李恪,可是在他看來,李恪的死、完全是李二陛下造成的。
在李承乾和李泰不能繼承皇位之後,他找來長孫無忌商量要立李恪之時,就註定了他的命運。
有嫡三子李治的情況下,找他親舅舅,商議立別的皇子為儲君?
這得多想不開?
別說是長孫無忌這種處事偏私心的大臣了,你換誰在那個位置上,誰能不想著自己的親外甥,選擇隋煬帝女兒誕下的子嗣?
或許有人會說,長孫無忌私心重,為了大唐宗社大計,應該立合適的儲君。
那誰又能保證李恪登基、不會首先清理長孫無忌呢?
李恪是被誣陷殺了,可他真登上皇位,一定會是個擁有全部美好品格的帝王嗎?
要知道李二陛下評價的李恪,可是英果類我,殺伐果決的梟雄之資。
再一看,李恪名聲確實好,長孫無忌誣陷他,也確實是個汙點。
那看看李治死後,有多少親王造反?
如果李恪活著,他不想反,都會有一堆認可他的大臣抬著他反?
到時候傷的又是誰呢?
李治確實挺廢,但凡他聽長孫無忌的、都不至於讓武帝上位,殺的李氏族人都快絕了。
況且以長孫無忌與李二陛下的恩情,註定不會對唯一的親外甥謀反。
那頂多私心重點包庇、貪汙唄!
可十個長孫無忌接一塊,也比不上誣陷他的許敬宗啊!那可是以下奸上、造飛樓七十間的猛人。
所以古時候的政治鬥爭,沒什麼是絕對的,誰也不能肯定,另一條路就是對的。
王夜願意帶它一起玩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不管是長孫皇后還是李二陛下,只要這兩人活著,長孫無忌就是個堅定保皇派的“老實人”
新唐書:貞觀十一年李世民封長孫無忌等十四位功臣為世襲刺史。
長孫無忌覺得實行分封有害無益,上表反對,並道:“臣等披荊斬棘的侍奉陛下,如今四海一統,陛下卻讓我們世代治理外地州郡,這跟流放有何不同?”
李世民嘆道:“分封功臣,是要讓你們的後代世代扞衛王室。你們卻把我這山河般莊重的誓言看得淡薄,反而心有怨言,我又怎能勉強諸位到封地去。”分封之事因此作罷。
只要王夜能保住長孫皇后的命,長孫無忌就得老老實實的、去避那外戚不得干政的嫌。
所以讓他富有一點,再賺回來,當個錢財中轉站,王夜怎麼算都不虧!
日光灑下,映得長孫無忌一襲錦袍愈發顯得華貴莊重,他負手而立,身姿挺拔,雖面帶微笑,可那久經朝堂的沉穩氣場仍如無形之壁,四散開來。
見王夜匆匆趕來,長孫無忌微微頷首,神色親和,眼中透著長輩對晚輩的些許期許與熟稔。
“讓舅父久等了!” 王夜幾步上前,拱手行禮。
“齊王客氣了!”長孫無忌抬手虛扶,盡顯長者風範。
“新的一批紅薯苗已經為您備好了,今天您就可以帶走!”王夜側身,抬手示意田地方向。
“如此多謝齊王了!”孫無忌面露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