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蜀漢調兵佈疑陣,吳軍丁溫搞突襲(第1/2 頁)
劉諶三人日夜兼程,未幾便已重返漢中。皇帝劉璿急急將他引入書房深處,同時吩咐侍從速去找來大將軍姜維,共商國事。
書房內,燭光搖曳,劉璿以言簡意賅之語,向劉諶概述了當下的局勢。他並未有所諱言,直截了當地道出了大漢此刻無法興兵出征的尷尬境地。恰在此時,大將軍姜維亦步入書房,神色凝重。
劉諶目光堅定,示意姜維展開地圖。他轉身對皇帝劉璿言道:“皇兄,吾等必須援手吳國。倘若吳國江北之重鎮落入魏國之手,魏國勢力必將如虎添翼,而吳國因缺失江北城池之屏障,再無可能與我大漢攜手共伐魏國!”
姜維聞言,眉頭緊鎖,耐不住性子開口道:“王爺,我軍尚未訓練完備,實難出兵。若倉促行事,恐徒勞無功,反致軍力大損啊!”
劉諶深深凝視著姜維,心中暗自感慨。自成都之戰後,他發覺姜維已非僅是一員勇武之將,更多了幾分對國家整體局勢的深思遠慮。這使得他對蜀漢的未來平添了幾分信心。姜維見劉諶沉默不語,正欲繼續發問,卻聽劉諶已緩緩開口:“援助吳國,並非定要興兵出征。吾等只需做出姿態,便已足夠!”
姜維聞言,眼中閃過一絲思索之色,追問道:“王爺,您的意思是?”
劉璿在一旁聽得雲裡霧裡,終是忍不住開口道:“二位,莫要再打啞謎了,速速言明便是!”
姜維歉意一笑,轉向劉璿解釋道:“陛下,臣已大抵明瞭王爺之意。吾等可將幾處軍隊重新佈防,做出調動大軍之態,如此便可讓魏國投鼠忌器,使其無法以傾國兵力攻伐吳國。”
劉璿聞此,若有所思,點頭讚道:“妙計!”
姜維心中思緒如潮,繼續言道:“臣尚有一計。吾等可將部分軍隊調往襄陽方向。襄陽與新野隔江相望,對魏國而言,實乃一大威懾。同時,上庸之軍隊亦需增兵,此地可直接威脅魏國腹地,使魏國對吳國之攻伐徒勞無功!”
言罷,姜維目光轉向劉諶,接著道:“只是如此一來,便需北地王親自前往襄陽主持大局。否則,僅憑當地太守,實難掌控全域性。”
劉諶聞言,脫口而出道:“臣弟實不願再赴襄陽。那地界山賊橫行,臣弟恐有性命之憂!”
劉璿聞劉諶迅速反對,心中頗為詫異,對劉諶之反對將信將疑。然姜維所言非虛,襄陽之事,確需劉諶主持。劉璿只得言道:“王弟,此事你萬不可推脫。若王弟還有何要求,不妨一併提出。”
劉諶故作沉思之狀,片刻後言道:“臣弟想向皇兄討個封賞。既劉斌已至襄陽,若襄陽之事了結,臣弟想回成都陪伴妻子兒女。”
劉璿聞言,哭笑不得,言道:“王弟,你這般行徑,實非你所為。怎如今竟如此婦人之態?朕準了。日後你即便在襄陽任職,每年亦可回成都度假三月。只是若襄陽有事,你可萬不可推脫。”劉璿此刻對劉諶之提議雖仍有疑慮,但已打消了大半。畢竟,若一人慾擁兵自重,斷不會輕易離開其地。
三人商議既定,姜維便開始統計所有需調防之軍隊,迅速安排下去。
而劉諶、魏永寧與王僑三人並未在漢中停歇,而是再次踏上了前往襄陽的征途。
吳國大將軍丁奉,這幾日正緊鑼密鼓地將自己麾下的雄師勁旅集結一處,誓師前往濡須塢駐守。然而,濡須塢內,眾位將領早已是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只待一戰,以顯英勇。
回想起上次魏吳大戰,那是一場驚心動魄的較量。丁溫,丁奉之子,憑藉赫赫戰功,被封為驍騎將軍,名聲大噪。而鎮東將軍陸抗,則是穩坐濡須塢,鎮守一方,其威名亦是不容小覷。
此時,孫皓的軍令尚未下達,丁溫卻已是心急如焚,屢次向陸抗請戰,渴望在戰場上再立新功。然而,陸抗卻顯得頗為沉穩,一直未曾應允,他深知戰爭非同兒戲,需謹慎對待。
這一日,魏軍的前哨部隊已悄然接近濡須塢,戰鼓之聲隱隱可聞。丁溫再次來到陸抗面前,懇請出戰。陸抗眉頭緊鎖,沉吟片刻後說道:“今日聖上已經安排大將軍丁奉親往此處,此時出戰,若勝了尚且好說,但若敗了,我該如何向大將軍交代?”言語之中,透露出幾分無奈與擔憂。
丁溫聞言,牛脾氣頓時湧上心頭,他慷慨激昂地說道:“如今僅是魏國前鋒部隊,若我軍遲遲縮在要塞裡面,恐會被魏軍所恥笑。況且,父親是父親,我是我,我願以自己的名義立下軍令狀,若不獲勝,請斬我頭以謝天下!”言辭之間,充滿了堅定與決絕。
陸抗聽罷,心中更加糾結。他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