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逃往東沃沮避難(第1/2 頁)
當得知新王越界
**
遷徙百姓的行為後,母丘儉憤怒異常,親自率領五千精兵進攻邊境地區的十座城池,直到新王釋放被擄走的漢人百姓才停止軍事行動,但仍給對方造成了巨大打擊和損失。
此後多年間,對方一直在修復傷口,並努力舔舐這些創痛。
母丘儉也從未鬆懈對幽州軍隊的操練,時刻準備一舉攻佔該地!
值得注意的是,自曹叡駕崩後,母丘儉減少了對朝政事務的關注。
曹爽與司馬懿共同承擔起輔佐年輕
**
的責任,隨後曹爽逐漸掌握了更多核心權力,而司馬懿漸漸退居幕後。
知曉母丘儉的威名,曹爽時常派人贈送黃金給他,意圖拉攏母丘儉為其效力。
然而,對於曹爽的拉攏,母丘儉始終不動心,每次都原封不動地將黃金送回。
在母丘儉心中,唯有大魏政權的皇帝是他效忠的物件,那就是曹芳,即曹叡選定的繼承人,即便曹芳並非曹叡的親生子。
母丘儉肩負著拱衛大魏邊疆和保護曹芳長大成人的雙重責任。
儘管曹爽權勢煊赫,但他畢竟是大魏的臣子而非皇帝。
正始五年(公元244年),曹爽為了建功立業,率十萬大軍進攻蜀漢。
然而,面對漢中守將王平的頑強抵抗,曹爽未能突破防線,在王平和姜維的前後夾擊下慘敗而歸,聲望一落千丈。
與此同時,母丘儉卻在邊境再建奇功!**
**
為報舊仇,率五萬大軍進犯魏國邊城西安平(又稱鴨綠江)。
得到訊息後,母丘儉立刻率兩萬精銳前去抵禦。
他從容佈防,指揮士兵擺出堅固方陣擋住對方首輪衝鋒後,果斷反擊。
母丘儉以打垮敵軍精銳為首要目標,率領將士奮勇拼殺,雖然兵力懸殊,卻視死如歸。
最終,魏軍如同天降神兵,一舉擊潰敵軍,迫使其狼狽逃竄。
母丘儉乘勝追擊,先在沸流水、梁口連戰告捷,共計擊潰三萬餘敵軍。
**王帶著家人倉皇逃離國都丸都山城,逃往東沃沮避難。
母丘儉則順勢攻克丸都山城,繼續南進,四分之三半島幾乎全歸魏國版圖之下。
由此,魏國的威望顯著提升!
兩個月後,**王捲土重來,試圖收復丸都山城,但已無力扭轉頹勢,被母丘儉再度打敗並失去性命。
經此整頓,整個半島區域煥然一新。
解決了半島問題後,母丘儉依然馬不停蹄地繼續開拓進取。
母丘儉將注意力轉向了位於半島北方的扶餘國。
此國處於毛子與另一國家交界,曾在遼東戰事中支援過對方,提供了不少物資援助。
這樣的恩惠豈能輕易遺忘?母丘儉自然記在心中。
他給了扶余王十五天時間考慮,若不能割地賠款並稱臣,自己必將帶兵討伐扶余。
面對這樣的壓力,扶余王終屈服,付出了大量物資,並誓言效忠於大魏,母丘儉因此暫時退步。
然而,那些曾支援對方的其他小國卻沒有那麼幸運,在短短几個月裡,母丘儉便征伐了半島建制及北部邊疆地區的八個中小型國家,讓曹魏的聲望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正始六年,母丘儉與其麾下將領王頎、寇婁敦等人立碑於“丸都山城”
,慶祝這次遠征的勝利。
縱觀歷史,這次東征堪稱壯舉,但也受到了司馬家族的詆譭,使其功績長期被掩蓋。
直到後來,才逐漸獲得認可和極高讚譽。
此次東征是中原王朝對東北最遠的一次軍事行動,使魏朝的勢力擴充套件至濱海地區,並收回了遼東和半島三國的土地,重奪漢四郡全境,拓地數千裡。
相比之下,曹爽的統軍能力明顯遜色。
對於功成名就的母丘儉,曹爽不但未有獎賞之意,反而欲剝奪其職位。
但經歷興勢之戰的挫敗後,曹爽的威望已經低至冰點,若再撤母丘儉職,恐引發眾多武將不滿。
經謀士桓介建議,曹爽最終決定升遷母丘儉為豫州刺史兼鎮南將軍。
表面上,他的職銜有所提升,但實際權力卻大幅縮水。
“持節”
變為了“假節”
,這意味著只有豫州的常備軍隊歸他調配,而豫州地處安寧,幾乎沒有機會展示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