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母丘儉悲痛不已(第1/2 頁)
公孫淵派兵迎戰,雙方展開激戰,然而公孫淵統兵不力,若非依賴人數優勢,可能當場被母丘儉斬殺。
儘管如此,公孫淵軍隊仍付出了超過一萬五千人的損失,士氣大挫。
而在母丘儉帶領下,魏軍僅付出了三千多人的傷亡,戰場戰損比達到了驚人的五比一。
除了母丘儉卓越的指揮外,這場戰役的結果還得益於——
魏軍士兵的個人戰鬥能力同樣不容小覷,畢竟鎮守北疆數十年,絕非弱旅。
公孫淵被母丘儉擊敗後,立刻逃回襄平城,並緊閉城門死守。
不久,遼東進入了冬季,極端寒冷的天氣持續了二十多天的連綿大雨。
雖然母丘儉本來打算立即攻擊公孫淵,但考慮到惡劣的環境會讓士卒蒙受慘重損失,他最終選擇暫時撤回幽州以保護士兵。
然而,曹魏朝中的文官們得知此事後,對母丘儉進行了無情的批評,並提出讓如司馬懿這般經驗豐富的將領來討伐公孫淵更為合適。
人們認為如果由司馬懿領軍,必然能夠一戰平定遼東,而不是像母丘儉那樣為了士兵的生命而撤退。
對此,曹叡嚴加制止,凡是詆譭母丘儉的人都遭到了懲罰。
遠在千里之外的母丘儉聞訊後倍感溫暖,對曹叡感激不已。
但是,自母丘儉撤退以來,公孫淵越來越囂張,並意識到兵力的重要性,在遼東大量擴充軍隊,常備軍人數達到了驚人的十萬人以上,堪比蜀漢政權的全部兵力。
公孫淵野心勃勃,甚至試圖與魏蜀吳三國抗衡,自立為第四國,並在新羅和百濟等國中引起
*
動,使曹魏北方邊疆漸陷混亂。
母丘儉深知留此禍患將有大患,於是上書請纓再度出征。
鑑於敵眾我寡,經過慎重考慮,曹叡決定派遣司馬懿統率四萬洛陽大軍作為母丘儉的援軍。
此次聯袂作戰,司馬懿與母丘儉同為
**
指揮官,只是各自的兵源不同——一個是遠道而來的遠征軍,另一個是幽州本地駐軍。
面對這樣的態勢,公孫淵頓時心慌意亂,想請求東吳的支援。
可是孫權能給予的幫助極為有限,最多不過是派人帶少數部隊做表面文章嚇唬魏軍,而事實上魏軍根本不會因此動搖。
東吳的進攻實力大家心知肚明,尤其是在合淝那一帶,更是把你們牢牢釘在長江邊上的防線內!說到底,自身實力強才是硬道理。
公孫淵寄希望於孫權在軍事上能給予他較大的支援,但這個期待最終化為泡影。
面對再度進攻遼東的母丘儉,公孫淵決定親自率軍迎戰。
兩軍在樂浪附近展開激烈交鋒。
儘管母丘儉兵力較少,公孫淵依舊不是他的對手。
很快,公孫淵留下部分士兵殿後,逃回襄平城進行堅守,企圖再次透過拖延時間,依靠冬季來臨迫使母丘儉退兵。
遺憾的是,母丘儉早有準備。
他不僅提前為部隊準備了充足的防寒裝備,連應對暴雨等極端天氣也都在計劃之中。
魏軍的糧草供應十分充裕,甚至可以維持數年之久。
更為不妙的是,司馬懿率領四萬援軍也抵達了遼東。
於是,公孫淵面臨前後夾擊,軍隊士氣一瀉千里,節節敗退。
隨著時間的推移,約三分之一的城池相繼向母丘儉和司馬懿投降,其他城池也人心惶惶。
公孫淵的失敗已成定局。
就在司馬懿準備收網之時,母丘儉提出了一個不同意見:既然公孫淵的盟友新羅和百濟尚未被徹底擊敗,不如趁機北進將他們一併征服。
這樣一來,不僅能收復遼東,更能擴充套件領土上千裡。
基於此,母丘儉留下一萬名幽州士兵協助司馬懿繼續攻打公孫淵,並親率一部分精銳部隊前往玄菟郡設伏。
待新羅和百濟聯軍到來後,母丘儉一舉殲滅敵方主將,斬殺兩國
**
,聲威大振,隨後深入其境內佔領了大量的國土,大約佔兩國國土三分之一。
然而,剩餘的土地卻為第三方所控制,這源於母丘儉事先不知道的一份約定。
原來,司馬懿曾與該第三方達成協議,若願意助魏軍攻伐公孫淵,則允許其分取新羅和百濟的領土。
當母丘儉得知此事時異常憤怒,連續三次致信司馬懿質問其中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