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天皇大帝之老婆是武瞾 > 第121章 唐蕃和親

第121章 唐蕃和親(第1/3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當我在火影成為空律朱標重生改寫大明歷史穿越之我在明朝開藥房天啟新篇粉絲建言重塑大明火影之秋道長風JOJO:喬舟的奇妙冒險大秦:我說我不當宰相,扶蘇非要封我為王!我打羅馬?真的假的?斬神:藍染模板,我將立於天上!娘子別怕,夫君助你成神水滸:我武大郎,反了!斬神:我史萊姆,開局吞噬鬼面王廢柴趣妻灰太狼和紅太狼之穿梭各種世界幻界逆途之王者歸來戰錘:我是唯一擁有靈魂的死靈白話三俠五義戰國之燕歌我孔聖唯一子孫,你問我懂論語嗎四合院:開局獲得八極拳暴打禽獸

七月,驕陽似火,長安城中熱浪滾滾,彷彿整個大地都被置於巨大的蒸籠之中。皇宮內,唐太宗李世民正於御書房中審閱奏章,眉頭微皺,似在思索著諸多國家大事。那御書房內,四周擺放著高大的書架,上面堆滿了各類典籍與奏章,李世民坐在寬大的書桌後,背後牆上掛著一幅大唐疆域圖,彰顯著帝國的廣袤。

此時,吐蕃贊普棄宗弄贊派遣的使者已抵達長安,正候於朝堂之外。那使者身著獨特的吐蕃服飾,雖長途跋涉而來,卻仍透著一股堅毅與恭敬。他站在朝堂外的迴廊下,看著周圍威嚴的建築與穿梭的侍衛,心中既有著對大唐繁華的驚歎,又有著對此次使命的堅定信念。

李世民得知吐蕃使者前來進貢並再次請求聯姻之事後,心中泛起了層層漣漪。他深知吐蕃在西南邊陲的影響力日益漸長,若能透過聯姻達成友好合作,於大唐的穩定與發展自是益處頗多。然而,這其中涉及諸多考量,包括與吐蕃的文化差異、政治平衡以及國內各方的態度。

李承乾身為太子,聽聞此事後,率先來到御書房。他恭敬地行禮後,說道:“父皇,吐蕃求親之事,兒臣以為當慎重考慮。這聯姻雖可結兩國之好,但吐蕃地處偏遠,風俗與我大唐迥異,兒臣擔心日後會有諸多不便與隱患。您想啊,吐蕃之人多以遊牧為生,逐水草而居,與我大唐的農耕文明大相徑庭。且他們的禮儀習俗、宗教信仰皆與我們不同,公主若遠嫁過去,恐難以適應。況且,若公主遠嫁,兒臣實在於心不忍。就像那嬌嫩的花朵,要被移栽到寒冷的荒野,兒臣實在是心疼。”說罷,他微微低頭,眼神中流露出一絲憂慮。其實,李承乾心中還有另一層擔憂,他生怕這聯姻之事若是處理不當,會影響自己在父皇心中的地位,畢竟任何外交決策都可能牽動國內的政治格局。

李世民抬眼看向李承乾,平靜地說道:“太子所慮,朕亦知曉。但吐蕃近年來勢力漸強,若能以和親安撫,可保邊境安寧,於我大唐百姓亦是幸事。此乃關乎國家大局之事,不可僅因兒女情長而罔顧。你看那歷史上,多少戰事因邊境不安而起,若能以一女子之身,換得萬千百姓之安寧,亦是值得。”

李泰聽聞訊息後,也匆匆趕來。他進殿後,行了個大禮,便侃侃而談:“父皇,兒臣覺得這吐蕃求親乃是一個契機。若能應允,我大唐可藉此機會深入瞭解吐蕃,傳播我大唐文化與禮儀,使其漸染華風。且可在貿易往來上,互通有無,為我大唐開拓更廣闊的商路。兒臣願為此次聯姻之事出謀劃策,確保萬無一失。吐蕃就像一塊未經雕琢的璞玉,若能與大唐聯姻,我們便可將其精心雕琢,使其成為我大唐在西南的有力盟友。”李泰心中暗自盤算,若能在此次外交事件中嶄露頭角,必定能在父皇面前增添幾分光彩,對自己爭奪太子之位也大有裨益。他眼神中閃爍著自信與期待,彷彿已經看到了自己成功促成此事後的榮耀場景。

李治則靜靜地站在一旁,他年紀尚小,對於這種複雜的外交事務似懂非懂。但他看著父皇和兄長們的討論,心中暗暗發誓,定要努力學習,日後也能像他們一樣在朝堂之上應對自如。他清澈的眼眸中透著一股堅定,心想:“我雖現在還不能如兄長們般出謀劃策,但我可以用心聆聽,增長見識。就像那幼小的樹苗,默默吸收養分,以待日後長成參天大樹。”

李世民聽了李泰的話,微微點頭:“青雀之言,亦有幾分道理。這聯姻之事,確實需從多方面考量。”

隨後,李世民宣吐蕃使者覲見。那使者昂首挺胸步入大殿,行吐蕃大禮後,恭敬地獻上貢禮,並再次表明贊普求親的誠意:“大唐天子陛下,我吐蕃贊普仰慕大唐風範已久,願與大唐結秦晉之好,共促兩國繁榮昌盛。我吐蕃雖地處偏遠,卻也有廣袤土地與眾多子民,若能聯姻,必當對大唐忠心耿耿,絕無二心。我吐蕃的駿馬猶如天邊的疾風,強壯而敏捷,願獻於大唐,以表誠意。”

李世民微笑著回應:“使者遠來辛苦。吐蕃贊普美意,朕已知曉。此乃關乎兩國之大事,朕需與群臣商議後再做定奪。”

待吐蕃使者退下後,朝堂之上議論紛紛。眾大臣各抒己見,有的支援聯姻,認為可保邊境太平;有的則表示擔憂,害怕吐蕃日後生變。

八月壬寅(二十一日),長安的天氣稍有了些許涼意,微風輕輕拂過皇宮的樹梢,樹葉沙沙作響,似在訴說著即將到來的變化。李世民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定派遣使者前往吐蕃回覆其聯姻請求,並進一步商討具體事宜。

被選中的使者名叫王玄策,他為人機智勇敢,且擅長外交辭令。在出發前,李世民

目錄
快穿:套路那個主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