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說君心事(第3/3 頁)
- 漢高祖用人不拘一格
- 唐太宗兼收幷蓄
- 宋太祖海納百川
- 明太祖知人善任
每個例子都直指當前困境。
"古人云: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
李修然總結道:
"當今之計,
首在用人,
次在理政,
最後才是黨爭。"
崇禎沉思良久,突然問:
"依你之見,
眼下該如何處置袁崇煥一案?"
李修然早有準備:
"臣以為可參考太祖先例:
先暫緩處置,
詳加調查,
既安邊情,
又昭公道。"
這番對話的影響逐漸顯現:
- 崇禎態度軟化
- 黨爭暫時緩和
- 邊防得到重視
- 用人趨於務實
李修然在奏章中寫道:
"古今興替,
莫不源於用人。
善用其人,則國運昌隆;
妄分黨派,則禍患叢生。"
接下來的對話持續了整整四個時辰。李修然詳細闡述了自己的每一個想法,回答了崇禎的每一個疑問。
他說到軍制改革時,特意提到了戚繼光的練兵方法;談到吏治整頓,舉例了張居正的政績;論及商業發展,分析了江南水鄉的成功經驗。
每一點都有實據,每一策都有章法。
當李修然走出文華殿時,晨曦已經大亮。
崇禎最後的話還回響在耳邊:"朕準了。你去準備吧,三日後朝會公佈。"
他抬頭看著初升的太陽,眼中閃爍著希望的光芒。最難的一步已經邁出,接下來,才是真正的挑戰。
離開紫禁城時,
李修然回首望著高大的宮牆,
心中暗自期望:
這次對話能真正影響歷史走向。
李修然望著天空,心中卻前所未有的明朗。最難的一步已經邁出,接下來,就是真正的挑戰了。
回到驛館,
他立即開始部署下一步計劃:
- 整理更多歷史案例
- 準備充分的證據
- 安排邊防部署
- 調解各方矛盾
"以史為鑑,"
他在日記中寫道,
"不僅是為了鑑古,
更是為了開創未來。"
:()雙子海圖:霸者航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