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王朝新政(第3/3 頁)
"專門展示各種新發明和技術圖紙。現在每天都有不少年輕人來這裡學習。"
"這倒是個新鮮事,"朱聿鍵饒有興趣,"不如我們也去看看?"
天工閣裡,正在舉辦一場特別的展覽。牆上掛滿了各種機械圖紙,還有實物模型展示。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央的一個巨大沙盤,展示的是太湖水利新規劃。
"這是我們的'興水利、除水患'計劃,"一位年輕的水利師解釋道,"結合新的測量技術和算學方法,我們可以更準確地預測水情,提前做好防範。"
"有意思,"周明德認真打量著沙盤,態度明顯軟化,"這確實比傳統方法要科學得多。"
"不止於此,"那位水利師繼續說,"我們還在研究如何利用水力推動機器。將來,這些技術可以用在紡織、碾米等各種工場。"
,!
正說著,一群身著學子服的年輕人走進來。讓人驚訝的是,其中還有幾位女子。
"這是新設的女子學堂的學生,"範景文解釋,"專門培養女醫、女教習。最近還開設了算學和工藝課程。"
"女子也能習醫授徒?"周明德有些震驚。
"為什麼不能?"一位女學生大膽答道,"前朝不是有女醫談允賢,名滿天下嗎?我們現在學的《本草綱目》和《針灸大全》,不也是前人留下的寶貴遺產?"
朱聿鍵聽得連連點頭:"說得好!國家要強盛,就不能埋沒人才。不分男女,只論才幹。"
夜色漸深,一行人來到秦淮河畔的茶館。這是一座新開的"文會館",專供各界人士交流學問。此時館內正熱鬧非凡,幾張大桌前都圍滿了人。
"這些都是什麼人?"朱聿鍵好奇地問。
"有工匠、商人、學子,還有一些閒賦在家計程車紳,"李修然說,"他們經常在這裡討論新知識,交流心得。前幾日還有人提出了改良鹽井的新方法。"
一位白髮老者走過來,向眾人行禮。原來是當地著名的鹽商沈遠圖。
"老朽原本也反對這些新政,"沈遠圖坦言,"但自從參加了幾次討論,才發現天下之大,學問之深,遠超想象。現在我們鹽場已經採用了新式提鹽法,不僅產量上去了,工人的日子也好過了。"
"說到工人,"範景文問,"聽說你們還辦了工傷互助會?"
"正是,"沈遠圖答道,"鹽場是高危作業,以前工人受傷就只能自認倒黴。現在大家每月出一點錢,有人受傷就能得到幫助。這個主意就是在文會館討論時想出來的。"
朱聿鍵深受觸動:"這才是仁政,讓百姓互幫互助,共同富足。"
"陛下說得是,"李修然道,"新政的根本,就是要激發民間的活力。朝廷不必事事管控,只要為百姓創造機會,他們自然會想出更好的辦法。"
夜色中,秦淮河的波光粼粼,倒映著兩岸的燈火。這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新時代。在座的每個人都感受到了這種變化——不再是自上而下的強制改革,而是全民族的覺醒與奮進。
"諸位,"朱聿鍵舉起茶杯,"讓我們共同期待這個新時代的到來。"
眾人舉杯相應。這一刻,連一向守舊的周明德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李修然望著眼前的景象,心中湧起一股欣慰。他知道,真正的改革已經開始,而且將不可阻擋地向前推進。這不僅僅是一個朝代的新生,更是一個民族的覺醒。
:()雙子海圖:霸者航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