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捐蓋私塾(第1/2 頁)
流水席擺了三天,杜家門口象徵著書香門第的旗杆也早已經豎立好。
又過了兩日,十月初三,耀哥兒的水痘徹底消下去了,一直留在杜家整整七天的王太醫也要回去了。
王太醫原本身為太醫,根本不可能留在一個從五品官家中這麼長的時間,還是慕容玄特意下了一道詔,讓王太醫留在杜家,直至耀哥兒的水痘痊癒。
今日,王太醫功成身退,杜家自然要備上厚禮。
關於這禮物送什麼也很有講究,王太醫本來就是醫藥世家,不但家學淵源,而且生活很是優渥,自是不缺銀兩。
所以如果送些金銀,或是玉佩錦緞的,人家估計都不收。對於太醫而言,最喜歡什麼,無異於珍貴的藥材。
所以杜幼菱昨晚就從空間裡,拿出一支百年老參,沒有用五百年份的野山參,那個送給王太醫,必定會引起王太醫的注意。
畢竟他是太醫,更知道五百年份的野山參能有多珍稀。平日裡就是太醫院給各宮妃子用的人參滋補品,也不過就是二三十年份的。五十年份的人參,都是留著在病中需要的時候用。
一百年份及以上的人參,那都只有皇上皇后太子,以及宮中較為顯赫的四妃才能用!
所以杜家將上百年的人參送給王太醫,絕對能送到人心坎上去。
對於王太醫這樣的醫科聖手,多多交好還是非常有必要的,畢竟杜家有耀哥兒這樣一個年歲還小的娃娃。
以及後面幾個哥哥成家娶妻,有了孩子之後,這有了王太醫這個人脈,也是百利無一害的。
果然,王太醫在看到那支一百年份的老參時,瞬間就雙眼冒光了。
一時間欣喜難耐,雖然嘴上說著“太貴重了”,但還是沒有客氣地迫不及待收入囊中了。
杜家人看王太醫收了,心裡也高興。畢竟這就算是有往來了,不提去太醫院請人,就是王太醫下值回到自己府上,有時候要是杜家人真的求到了王太醫的跟前,也是有了一份情誼在,不是。
耀哥兒水痘好了之後,就可以來正院了,看到杜幼菱直接小手一張就要抱抱,小奶音糯糯的,說:“耀哥兒幾日沒見小姑姑,可想小姑姑了~”
“哎呀,我們家最最乖巧的耀哥兒,小姑姑也可想你了呢~”
杜幼菱抱著耀哥兒好一番愛的摸摸。
耀哥兒水痘好了之後,又被拘在家裡幾天,等他徹底恢復了元氣,蹦蹦跳跳的了。
杜老二才提帶著全家回一次千水村。
正好耀哥兒也好了,帶著耀哥兒一起回去,就是杜星劍請的假期到了,他是要立刻回宮裡當值了。
除了杜星劍,杜家其他人這一次都回了千水村。
杜老二這一次回去,其實是想給村裡蓋一個私塾。
從兩個兒子中了舉之後,杜老二高興之餘,就感慨讀書對於農家的重要性。
又想起村裡至今沒有私塾,村中家境富裕適齡的孩童,想要讀書,都要去隔壁村唸書。
如今鴻羽和清安又中了舉,是要回村去祠堂裡磕頭敬告老祖宗的,而且回鄉也要辦一場席面。
另外就是杜老二計劃的,給村裡捐一個私塾。
蓋上五間青磚大瓦房,另外圍個院子,就在祠堂不遠處的那處空地,回頭他再掏錢請個秀才過來私塾中教書。
不說旁的,私塾建起來之後,村裡的小孩可都有地方讀書了,不用再天不亮就要走路去鄰村讀書。
十月初八,杜家人回到了千水村。
三進院還是一如既往,被留在這裡的僕人打掃的一塵不染,鄉親們還是熱情無比,一見杜家人回來就送來應季的瓜果蔬菜。
不要還不行的那種。
杜家人和村裡人寒暄一番之後,就回家休整了。
等到了次日,杜家就開始辦席面了,仍舊還是三天的流水席,還是辦的熱熱鬧鬧的。村裡的大人小孩都吃的很是滿足,對杜家的好感又是蹭蹭地往上冒。
以至於隨後,杜老二又提出要給村裡捐個村學出來,那千水村的老老少少都是感動的不行,有幾家人甚至都流淚了。
也都是溫飽之家,卻也想讓孩子逆天改命,但是供養一個讀書人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而且村裡還沒有村學,要上學只能去隔壁村子上。
路程說遠不遠,說短也不短,十里地的樣子,一來一回就是二十里啊。也有很多父母,都捨不得孩子們起早貪黑天天趕路,受這份苦。
如今杜老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