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入住酒樓後院(第1/2 頁)
杜幼菱想,剛開始開業的時候肯定很忙,爹孃,她和哥哥住在酒樓的後院裡,就會方便不少。
最起碼不用每天來回駕著馬車往返京郊和城裡了。
所以這樣的話,後罩房的房屋就不是很寬裕了,就需要招一些夥計,家在京城裡的,這樣他們每天都能回家住,不需要住在酒樓後院。
另外倒也可以從村裡再招幾個人,知根知底,用著也放心。
杜幼菱剛想和她爹開口,就聽他爹和他娘小聲說:“過幾天咱開業,需要招新夥計,我想著從村裡面找幾個。都是一個村的,用起來也放心。”
李月娘說:“對,是這個理兒。”
說完杜老二自己又說:“當然大部分的夥計,還是要招京城裡面的人家,要是都找村裡的人,那後院不夠住的。”
李月娘點點頭,倒是又提醒了杜老二幾句:
“找村裡的人去酒樓裡幹活,咱給發工錢。到那時候,咱就是東家,村裡人就是夥計了。可但凡是夥計,做事總不能那麼盡善盡美,主家看不上去總會提點兩句說兩句的。”
李月娘斟酌著措辭,“所以我也怕一來二去,到時候去酒樓幹活的村裡人,別有意見。所以這選的幾個人,可要好好的挑。”
杜老二拍了拍李月娘的手,“這個我心裡省得的,放心,時間也不早了,早點睡吧。”
“好。”李月娘溫柔地在丈夫耳邊應了一聲。
杜幼菱一聽他爹孃比她想的都詳細,就從頭到尾沒有開口,拍著自己的小肚子就進入了夢鄉。
第二天,杜家人在吃早飯。
杜老二就著烙餅喝著粥,就將他心底裡的人選說了出來,問問李月娘的意見,也讓孩子們聽聽。
“我想夥計,首先表弟他們兩個都是不錯的人選,林江林河都是老實人,和咱們關係也近。”
李月娘跟著喝粥,笑眯眯地點頭應是。
杜老二又說:“接著就是王獵戶的二兒子,人特別機靈,幹個跑堂絕對沒關係。”
李月娘也覺得王大海口才特別好。
杜老二又喝了一口粥說,“之後就是李叔家的兒子,咱給李叔說一聲,要是他們家想來,無論是哪個兒子都好,人選讓他們自家定。總之,大力他們幾個兄弟都是好的。”
李月娘放下粥碗,點頭認真地說:“是,理應這樣。”
畢竟相公當初里正這個位子就是從李叔手裡接過來的,平日裡,對李叔他們家照顧一些也是應當的。
即使李叔他們家如今不缺錢,但是杜家該給的人情還是要給的。
杜老二說:“最後,就是王阿婆的那個小兒子,我想最後一個人選就是他吧。”
李月娘應和:“哎,王阿婆也是苦命的人。杜青也是,爹和大哥二哥都死了,全家就剩他一個男丁了,媳婦也過不了苦日子跑了,命運捉弄人啊,杜青多好脾性的一個壯小夥。”李月娘也跟著感慨。
最後選了五個人,全家都沒有意見。
好在杜老二進酒樓後院看過,那兩排罩房裡,除了兩間倉庫,其他六間房鋪的都是通炕。
當然不是他們家修的那種火炕,就是用磚頭壘起來的床,從頭到尾,十幾米,能睡很多人。
通常大戶人家的下人房和商鋪後院都會鋪上這樣的炕,一間房能住許多人。
吃完早飯,杜老二就帶著兩個兒子去通知這幾家了,不到一個時辰就通知完了。
接到訊息的人家自是都很開心。
現在天還冷著,各家分到的地,麥苗在去年秋收後,就被那三品大員家莊子上的僕人,種的好好的。
所以這個季節沒什麼農活,一些人家本來想著就要去城裡找些短工乾的。
所以杜老二去的時候,這幾家別提多高興了,滿嘴應下。
其他鄰居聽說了這事,也都上門道賀,倒是沒有誰嘴酸,說出不該說的話。
村裡人都很通透,里正修火炕帶著他們,不但教給了他們技術,還比市場價多給了那麼些銀錢,村裡人都感念著。
這如今里正要在城裡開吃食鋪子,本就要不了多少人,哪能還讓他們全村都輪上一遍啊。
人啊,任何時候記住都要知足。千水村的這些人,自從逃荒路上撿回一條命,又定居在了京郊,就格外滿足。
全村人對杜家人,都心存感念著,後輩人如何他們管不了,但是活著的這一輩人,都銘記杜家大恩的。
所以,沒誰吃飽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