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醉僧懷素 > 第43章 九嶷山

第43章 九嶷山(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我是正統我怕誰雷傑多的海賊家族穿越明末,要怎麼逆天改命名柯:論如何用紅方身份打敗酒廠寒門國舅鼙鼓揭天破宋來斬神:哦豁?他倆的友誼,變質了醉僧懷素明末崛起:打造一個嶄新華夏帝國三國之風起揚州陶李戀:宮廷異聞錄大明:撿到朱雄英,調教成惡霸文野太宰與文煉太宰一體雙魂原神:美露莘的我不想當抱枕穿越後我成了魚玄機的老師群星:我的領袖不太對勁魂穿武大,我拿了西門慶的劇本穿越符文之地找老婆我沒有,你胡說,拿證據出來啊大秦二世公子華

題完《遠離別》,眾人繼續喝酒聊天。

周亦銘說他十多年前也去過一次九嶷山。到過九疑山的最高峰-三分石。

三分石,又名三峰石,它是九疑山的最高峰(海拔1882米),相傳是舜的葬身之地,故又名舜峰。山峰巖縫間,有清泉脈脈下瀉,如瀑布垂練。峰頂常有浮雲繚繞,平常很難見到它的真面目,只有秋高氣爽、萬里無雲之時,才向人們展現其雄姿。三分石南面萬山中,有荊竹叢生,竹尾下垂著地,如碧線帶,隨風飄拂沙沙作響,後人稱之為斑竹掃墓。

關於三分石的得名,有三種說法:一說三分石將飛瀑分成了巋水、瀟水、沱水而得名;二說自舜帝駕崩九嶷山蒼梧後,此山就每年長高三分而得名;

第三種更有傳奇色彩,相傳舜帝南巡之時,有一天登上此峰,考察山川形勝。中午時分,他和侍從們在峰頭野餐,不覺醉酒。酒壺遺忘在峰頭上。有一隻大鵬恰巧飛臨此山,見有一壺酒,便俯衝下來,用銳利如鉤的尖嘴一啄,當下石壺分成三塊,化作三峰石。那剩下的玉液,化成了長流不息的泉水,這就是瀟水之源。

三分石對面山上,有萬畝斑竹園,其內斑竹遍佈。斑竹因有淚痕似的斑點而得名。

說到斑竹,就亦銘又講起了故事:

在舜帝晚年時,相傳湖南九嶷山上有九條惡龍,經常到湘江來戲水玩樂,以致洪水暴漲,老百姓叫苦不迭,怨聲載道。帝舜關心百姓的疾苦,他得知惡龍禍害百姓的訊息,一心想要親自到南方去幫助百姓除害解難,懲治惡龍。舜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娥皇和女英,兩位夫人想到舜年老體衰,爭著要陪同舜一塊去。舜考慮到山高林密,道路曲折,不想讓夫人受苦,於是只帶了幾個隨從,悄悄地離去。娥皇、女英知道舜已走的訊息,立即啟程,想追上他,追到揚子江邊遇到了大風,還好一位漁夫把她們送上洞庭山。

最後沒能追上夫君,卻得知舜帝已死並被埋在九嶷山下的訊息,兩位夫人便逆湘江、瀟水而上,千里尋夫,情動九嶷,淚灑山中,把竹子染得淚跡斑斑,後人就把這些竹子稱為斑竹,又名湘妃竹。

說完故事,周亦銘又道:據司馬遷 (前145~前90)《史記》《五帝本紀》中說:“ (舜) 踐帝位三十九年, 南廵狩, 崩於蒼梧之野, 葬於江南九疑, 是為零陵。”此處之“蒼梧”、“江南九疑”、“零陵”,就是我們今天零陵郡的全部,部分和大部分,也是我們零陵郡名稱的由來。

後來,九嶷山一帶的人感念舜帝為百姓做了很多事,於是在山下為他修陵築廟, 稱之為舜陵、舜廟。

說完,周亦銘有點口乾,舉起酒杯,共同喝了一杯。

此時,懷素好奇心上來,看著周叔,靜待下文。

舒緩了一下,繼續說道:

舜帝是中華道德文化的鼻祖。《史記》所載:"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舜帝文化精神之魂,可稱為“德為先,重教化”,成為推動由野蠻走向文明的歷史轉折時期的重要推手。

據史料記載,舜帝南巡在零陵時,帶諸位老臣,走村串戶,訪問百姓。他親眼看到:有的地方人仍住在山窯土洞裡,陰暗潮溼,病倒的很多。舜帝便教他們營造土屋,改變居住條件。有的以獸皮為衣,又髒又厚,夏天熱得要命。舜帝便教他們學習織麻,改變服飾。有的以人代牛,不懂牛耕,舜帝便教他們耕作技術,發展農業,造福於零陵人民。

舜帝南巡零陵,還給零陵人民帶來了集身於詩、樂、曲、舞為一體的《韶樂》。創作了反映人們生產勞動的情景的《南風歌》。

南風歌由舜帝作詞:“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賦吾民之財兮。”意思是:南方吹來清涼的風啊,可以消除人民的怨氣啊;南方吹來及時的風啊,可以增長人民的財富啊。歌詞中可以看出舜帝對人民疾苦的關心。

說了舜帝在零陵的傳說和故事後,周亦銘對懷素和黃益說道:“你們倆有時間,可以去九嶷山遊覽一番,感受一下舜帝留下的德孝文化,觀看大自然的奇妙景觀,放鬆身心,淨化心靈。古人有走讀一說,一場好的走讀,人生的境界也可得以昇華不少,大有裨益!”

“九嶷山除了三分石和舜帝陵、舜帝廟,還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啊?周叔。”

黃益問道。

“顧名思義,九嶷山,自然是由九座山組成,分別是:舜源、娥皇、女英、杞林、石城、石樓、朱明、簫韶、桂林九座峰巒,且峰峰相似難以區別,故而得名。九疑山群峰拔地

目錄
大明土豪食人山莊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