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遠離別 李白(第1/1 頁)
思索中的懷素,首先想的,就是這幅《將進酒》,是不是我寫的。如果是我寫的,為什麼我又不記得了呢?
其次想的就是,如果不是我寫的,那到底是誰寫的?怎麼跟我寫的一樣啊,甚至感覺還好一點點。
思來想去的懷素,百思不得其解。
親如兄弟的黃益,見素弟如此糾結,真想上前告訴懷素真相。但周叔一直說要隱瞞,要明天開業再公佈,說是給懷素一個揚名的機會。為了懷素的名氣,黃益只有想辦法轉移懷素的注意力。
想起上次在冉溪的釣魚情景,大家都玩得挺開心的。感覺萍島這邊水深,可能魚更多,更大。就決定拉懷素去釣魚!
酒樓備有魚杆,黃益又扛起一把鋤頭,拿了二根魚杆,往島的東邊走去。
在靠近水邊時,有一叢芭蕉林,黃益摘下一片小的芭蕉葉,在旁邊挖了一些蚯蚓。就找了一棵在水邊,有些年份的大柳樹下,垂釣起來。
不一會兒,懷素的浮杆動了一下,片刻後,又輕輕的動了幾下。突然,浮杆一下子沒入水中,懷素眼疾手快,將釣杆一扯,竟然還有些吃力。於是,又放鬆了一些,又扯,還是有點沉。
懷素心中大喜,知道釣上大魚了。當下,也不心急,一拉,一放。幾個回合之後,在黃益的幫忙下,扯上一條約五六斤重的大鯉魚。
這時,兩人才發現沒帶裝魚的桶。於是,黃益抱著大鯉魚往酒樓跑去…
不一會,又提著一個空木桶火急火燎的趕回來了。
兩人一邊垂釣,一邊欣賞這江面風光。遠處,有漁船劃過,江面波濤,層層疊疊,湧向下游。陣陣涼風吹來,在這炎熱的夏季,小島的樹蔭下,悠然垂釣,享受這寧靜的時光,也是人生一大樂事!
至傍晚時分,兩人加第一個的鯉魚一共釣了九條魚,三條陽尖,二條竹魚,二條鯉魚,二條鯽魚。其中第一條的鯉魚最大,陽尖和竹魚一到三斤一條,鯉魚大的五斤多,小的二斤多,鯽魚大的約一斤,小的半斤左右。
回到酒樓時,牌樓上的牌匾已經掛上去了,牌匾上的字用一塊紅布包著,牌匾正中位置,還有一朵用紅布扎的花纏繞其上,喜慶感十足。酒樓的大廳,也佈置一新,看上去整齊、整潔,等著明天賓客們的光臨。
樓梯處的扶手上,也披上了紅布扎的花,走廊下,每隔一段,都掛一個紅色的燈籠,既是裝飾,又可用於晚上照明。
晚上用餐的包廂還是三樓,不過不是“舜皇山”了,改在“九嶷山”( 九嶷山,又名蒼梧山。位於湖南省南部永州市寧遠縣境內,是古零陵郡管轄區域。九嶷山得名於舜帝南巡的傳說。)
包廂佈局類似,有吃飯的主桌,旁邊還有一張喝茶的桌子,以及一張寫詩作畫的書桌,用一張空白的屏風隔離開來。窗外也是一眼就能看到的江景,是文人墨客們喝酒聚會,吟詩作畫的好地方。
晚上的菜就有懷素和黃益的一份功勞。黃燜陽尖,清蒸竹魚,紅燒鯉魚,還有用鯽魚湯做的魚湯喝螺。新鮮的食材加上大廚的精心烹飪,那味道無與倫比。
如此美味,自然少不了酒。一邊聊天,一邊飲酒,喝的開心極了。
期間,大家說起了包廂命名的九嶷山。於是,周亦銘對懷素道:“你:()醉僧懷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