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華夏電影公司(第2/2 頁)
收穫了超過1億華夏幣的票房,雖然這個數字真實性有待考究。
但幾千萬華夏幣的票房肯定是有的,按照匯率來算,就是上億港幣的票房。
直接就能打破香江的本土票房記錄。
足以證明這片市場的潛力之大。
可現在華夏的電影根本不是分賬制度,所以電影票房和製片方的收益關係並不大。
統購統銷的制度下,中影公司說多少錢買就多少錢買,買了之後才會由中影公司統一發行。
一部電影,中影公司一般就以100萬華夏幣以內的價格購買。
以紅星影業的盈利能力,這點收入可以忽略不計。
反而會受限於嚴苛的稽核制度,導致電影在其他地區的票房受到影響。
“我認為,市場不是靠著時間就能自發成長起來的,也是需要有人開發、培養的。”
蔣震廷丟擲的觀點,對於現在康培來說有點太過超前了,宛如一道晴天霹靂在他腦海中炸起。
“怎麼個培養法?”他瞪著眼睛,急切的問道。
“針對商業市場來說,人們的娛樂時間是有限的,用於娛樂的錢也是有限的,
所以電影不是和同行競爭,而是和整個娛樂行業競爭,現在大陸的娛樂行業並不多,
只需要用一部部精良的電影,吸引人們不停的進入電影院,逐漸讓他們形成消費習慣,
這樣隨著華夏快速的發展,人民逐漸的富裕,電影這塊蛋糕就會越來越大,
而紅星作為做這塊蛋糕的主要角色之一,人們對於我們的認可度和信任度天然就會很高,
到時候,這就會成為我們的護城河。
同時,針對國家層面來看,電影市場獲得的利益更多,在國際上的影響逐漸增大,
為了持續的獲得這些收益,讓我們能持續的生產精良的作品,並且響應改開的步伐,
分賬制度就會更快的推進,讓製片方和發行方獲得更多的收益。”
蔣震廷沒有忌諱的把計劃告訴了康培來,這裡面並不涉及什麼陰謀。
當然,他沒說的是,在取得一定成績後,他就會親自去推動分賬制度的施行。
康培來聽完,愣了很久來消化這樣的商業思維。
最後只能搖了搖頭,佩服的說道:“怪不得蔣先生年紀輕輕就能取得如此成就。”
“康經理過獎了。”
康培來看了看手錶,發現不知不覺間已經到了晚飯的飯點。
於是向蔣震廷發出邀請:
“蔣先生,我們去吃飯吧,不過有峨眉製片廠的藝術中心主任韓三坪和《紅高粱》的導演張一謀,
今天也約了我,不知道您有沒有興趣見見?有興趣的話,我就把他們叫上。”
蔣震廷聽著這兩個熟悉的名字,嘴角勾了起來:“當然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