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haige.net 第4章 成長(第8/12 頁)
充分表達自己。看似無意的聊天,其實包含著孩子生活、學習上的大量資訊。而這正是瞭解孩子真實想法的最佳途徑。
第三點:親子溝通只有建立在良好的感情基礎上,孩子才會向你敞開心扉,吐露心聲。在傾聽之時,還要注意保護孩子的想象力。如親子在談論理想時,孩子可能並沒有當科學家、醫生的目標,而是想做一名快遞員。這時,請不要打斷他們,更不要訓斥他們。
請注意,你願意聽到的是孩子真實的想法,而不是替他去設定一個高大上的理想。比如你可以跟他說,當快遞員可以讓人們按時收到自己網上購買的物品,社會貢獻很大。你看,人人平等的觀念無處不在。在親子溝通的過程中,要一以貫之。藉此還可以培養孩子的擔當與責任。
綁架孩子的自由、愛好,等於封殺孩子的潛能,毀了孩子的一生,做家長的一定要發現孩子的優點,讓孩子大膽地去發揮,才能成就孩子,有的孩子不喜歡學習,你強迫是沒有用的,學習不好不代表孩子就是沒有能耐,發展孩子的愛好,讓他做他喜歡的,讓孩子更有成就感,才是孩子最好的出路。
第四點:親子溝通要有共同話題。共同的興趣愛好是對話的基礎。如現在的孩子往往有一兩個特長,家長要與孩子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如親子可以透過經常切磋琴藝、棋藝等。這樣,既發展了特長,又促進了感情。我女兒象棋啟蒙是由我完成的。過去的幾年,我們每天都會有幾場對弈。漸漸地,我從她的象棋老師淪為她的手下敗將。可我打心眼裡是歡喜的。
第五點:親子溝通要注重有效性與時機把握。你對孩子的讚賞也好,批評也罷,一定要有的放矢。無原則的讚賞就是忽悠和欺騙。一個勁的“你好棒”,反而會帶來孩子“我哪裡棒了”的疑問與錯覺。溝通時要注意把握時機。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如在孩子犯錯時,要立即指出,而不要等待。時間過去太久,再去糾正,效果自然就會大打折扣。
親子溝通也有不少禁區。
第一,傷害孩子自尊的話永遠不要說。家長在輔導孩子作業時,往往易怒。覺得多麼簡單的問題,孩子怎麼就學不會?一不小心就說出了“笨蛋”“不爭氣”一類的話。世界上沒有生而知之者,全都是學而知之者。對待孩子的學習,要有持久戰的準備。正如《中庸》所言,“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沒有學不會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每個孩子都是種子,只不過每個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燦爛綻放,有的花需要漫長的等待,一塊陪同她們淋漓風雨、沐浴陽光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呀!如果等不來開花的那一天,那麼也一定是一棵蒼天大樹。
第二,切記不要對孩子施加太大壓力。比如有時家長會說出,“咱家全靠你了”“我以後就靠你了”諸如此類的話。你想,孩子畢竟還小,他還很脆弱,這些責任全都是其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我們都可以禮貌地和孩子對話,不說任何損害孩子人格的話。只有與孩子建立良好的關係,有效的指導才有可能實現。發現孩子的閃光點不是孩子不夠好,而是父母看不見。
第三,任何時候不要對孩子失去信心。信心比黃金更重要。家長信心足,孩子才會更自信。如果小時候自信心受到嚴重打擊,性格上也容易出問題。
家庭氛圍對孩子很重要,和孩子先成為朋友。要用心去陪伴孩子,而不是心不在焉的敷衍孩子,真正的陪伴才能感受到愛的溫暖。
親子溝通的目標是要建立亦師亦友的和諧親子關係。親子溝通是親情的溝通,也是文化溝通,最高境界是心靈溝通。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曾有句名言,真正的教育是一棵樹去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去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親子溝通不正是靈魂層面的溝通嗎?
,!
有人說:做父母,就是一場修行,但教育孩子,更需要父母傾注一生的心血。雖然我們看不到孩子最後的成長結果,但卻可以透過過程,指引孩子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有的人說孩子的教育到底是跟家長關係大還是和老師關係大?其實家長才是孩子重要的老師,成長環境,心理健康,人格發展,都來自於家庭與父母。
缺失型父母:缺失了父愛母愛,由爺爺奶奶帶大,這些孩子內心深處裡面,他會認為對這個世界,充滿了不夠好。解決辦法:多與孩子溝通,彌補曾經愛的缺失。
失控型父母:不知道什麼時候就爆發的父母,一個父母他的情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